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的适用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3-08-10 16:08:52
  1. 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随着GATT第20条中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对于此条款的研究也由条款制定时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密切关注。公共道德例外条款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利益平衡的角色,明确其具体含义及适用规则,解决其中所涉及的理论与实践争议,对于国际贸易体系的继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WTO通过案例对于其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做出了回应,但依旧遗留了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导致该条款在适用过程中面临着困境,这将严重影响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利益的失衡与冲突的加剧。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于GATT第20条中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研究主要从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两个角度开展,对与此相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现将从此两个角度就已收集到的文献进行整理、分类与评价如下:

  1. GATT第20条中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文本分析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于GATT第20条中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本身的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了文本分析的方式,将研究内容主要归纳在GATT文本身存在的用语和框架结构问题。学者杜明在《WTO 框架下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泛化解读及其体系性影响》中表示,关于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本身的文本可以将条款分析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公共道德概念的内涵,公共道德的外延的界限,公共道德的解释方法。国内外学者对于围绕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致性的分析。

  1. 公共道德的内涵:公共道德作为该例外条款的核心,内涵的不确定将直接影响该条款的适用不明确,因此,对于其内涵分析的文献较多,时间跨度也较大,学者对其内涵的理解随着时间的推进也产生了不同的观点。在GATT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刚刚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时,学者Miguel A .Gonzalez在Trade and Morality: Preserving “Public Morals”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Global Economy中提到,公共道德应当以一种自然法的理解方式来解释,即公共道德是一个不证自明的概念,存在于规范世界的一角,只是需要有权机关去发现,由此解释衍生出对于公共道德未来适用的见解。随着对于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研究的不断的深入,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学者刘瑛在《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之研究———以“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为视角》中则认为应当以一种实证主义的角度去理解公共道德,即认为公共道德是一个有待确定的问题,只有在具体情景中才能最终知晓其含义。学者Sventlana Yakovleva在Privacy Protection(ism): The Latest Wave of Trade Constraints on Regulatory Autonomy中进一步表示,公共道德运用的具体情景几乎可以扩展到普遍道德的各个方面。学者杜明则反对对于内涵进行如此泛化的理解。可以看出,关于文献中公共道德的内涵的论述,主要的方式为概念式的理解,但都未解决公共道德内涵不确定的问题。此部分依旧存在着较大的研究空间,需要在文章中重点论述。
  2. 公共道德的外延:就外延而言,目前文献主要关注于公共道德是否仅限于成员方社会团体或国家内部的公共道德的问题,意见分为两边。一边以学者Elizabeth Whitsitt和Miguel A .Gonzalez为代表,其在A Comment on the Public Morals Ex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C-Seal Products Case: Moral Imperialism and other Concerns和Trade and Morality: Preserving “Public Morals”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Global Economy中均认为国外或国际的道德标准在认定公共道德时可以予以考虑,加以认定。而以学者Charnovitz为代表的学者们的看法则恰恰相反,认为文本含义并不能证明公共道德的外延包含国际或他国的公共道德,公共道德的范围应当局限于国内。但目前已有文献并没有正面论述此问题,无法为其观点提供体系化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需要就观点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3. 公共道德的解释方法:对于公共道德的解释方法,学界讨论较多,也形成了不同的体系,论述比较详尽。正如学者战涛在《WTO中的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分析》所言,主要有三种观点,分别是“单边主义”、“普遍主义”和“有限的多边主义”,也称“道德多元主义”。虽然对此有学者存在不同的观点,但观点主要是集中在“单边主义”和“有限的多边主义”,“普遍主义”的支持者非常少。例如学者龚柏华在《“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WTO案”援引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的法律分析》中支持了“单边主义”,即公共道德的内容由成员方自行决定。“普遍主义”是指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道德价值进行认定,如不得用童工,赌博的禁止等道德价值,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较少,例如学者Elizabeth Whitsitt在A Comment on the Public Morals Ex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C-Seal Products Case: Moral Imperialism and other Concerns中有所论及。而“有限制的单边主义”是指通过证据对于成员方自主决定的公共道德进行限制,即成员方需要对于自己认定的公共道德的存在进行举证。学者刘勇在《论WTO体制内公共道德例外规则-兼评中美文化产品市场准入案相关争议》中的论述为代表,持这一观点的国内外学者占大多数。这一部分具有大量的文献进行了论述,继续研究空间较小,可以适当的对于已有观点进行整理分析,无需再进行大篇幅的分析。
  4. GATT第20条中公共道德例外条款适用的案例分析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还通过对于WTO已决案件的分析,总结GATT第20条中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在实际适用的理解。在目前的文献中国内外学者主要关注于中美视听产品案的专家组报告和上诉机构报告的分析,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适用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适用的范围,适用的标准两个方面。

  1. 适用的范围:关于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适用范围,学者们主要集中以中美出版物案为基础,从理论上分析GATT第20条中的公共道德例外条款是否应当适用于中国的《入世议定书》和《工作组报告》。与上诉机构所持观点相同,学者刘瑛在《GATT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之研究———以“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为视角》中认为中国是否可以援引GATT公共道德例外条款,需要考虑限制贸易参与者的涉案措施是否与管理货物贸易的目标具有本质上的联系,而是否有“必需”的客观联系需要通过对措施的性质、设计、结构和功能的仔细审查才能确立,需要经常结合法律规定来考察。只要中国能够举证其措施的存在与货物贸易存在实质上的联系,便可以包含在内。即肯定了《入世议定书》与《工作组报告》可以适用一般例外。虽然文献中论述了对于中国的《入世议定书》的适用,但只是局限于这一文件,对于应当如何在具体情形下判断GATT第20条的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对于某一法律文件的实用性,依旧存在较大的理论空缺,是此部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 适用的标准:此部分具有大量文献,提供信息充足。学者主要根据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子项和序言的文本本身,确定其适用标准有二:必要性标准和非歧视性标准,并就此展开了分析。对于非歧视性标准,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较为统一,如学者彭岳在《贸易与道德:中美文化产品争端的法律分析》中所述,对于非歧视性标准的认定,上诉机构认为构成任意或不合理歧视要满足三个要件:(1)措施的实施导致歧视;(2)该歧视在性质上是任意的或不合理的;(3)该措施必须发生在情形相同的国家(包括本国与外国之间)之间。对于必要性标准,学者们对其构成要件具有统一的观点,如学者张建在《WTO框架下“公共道德例外条款”适用介评》中所述,即衡量与平衡标准的三个要件:保护目标的重要程度,限制措施对于所保护目标的作用以及对于贸易的限制影响。但对于必要性标准中关于措施作用的质和量的要求存在着争议。学者刘瑛认为,措施需要在整体上符合目标的本质需要,同时需要将措施具体拆分,研究每一部分的作用,以确定量的要求,从而进行综合判断是否符合必要性的标准。而学者Alexandre Marques da Silva Martins在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Moral Exception in the GATT/WTO System中则认为不是每一项措施都能够以量的标准进行衡量,当一个措施在整体上构成对于所保护目标的促进作用,便应当认定其符合限制措施对于所保护目标的作用这一要件。单纯的从质或量上进行考量,都会导致过于宽松或严格的结果,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点成为了问题,但是很遗憾,在目前的学界研究中对于此问题还未形成有效的见解。

从上可知,目前学者们主要围绕中美视听产品案进行分析,主要说因为该案是第一个适用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案件,但目前文献忽略了对于后续的案件,及案件中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适用问题的发展的分析,因此在文章撰写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缺漏,对于后续案例的分析也有着较大的研究空间。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外学者对于GATT第20条的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适用研究涉及面主要分布在条款本身的含义以及适用规则上,通过文本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梳理论证,在研究中很有帮助。但是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该条款最新的发展方面,学者们依然没有涉及,因此在之后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应当对该条款的产生与发展过程进行细致性梳理,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自己的解决的建议与针对性观点。

参考文献

  1. 战涛:《WTO中的公共道德例外条款分析》,《河北法学》2012年第8期,第63-69页。
  2. 杜明:《WTO框架下公共道德例外条款的泛化解读及其体系性影响》,《清华法学》2017年第6期,第171-188页。
  3. 郭桂环:《WTO框架下的动物福利与公共道德例外》,《河北法学》2015年第2期,第138-145页。
  4. 彭岳:《公共道德例外条款适用中相关措施目标合法性研究——基于WTO裁决机构回避策略分析》,《法商研究》2012年第3期,第136-144页。
  5. 刘瑛:《第20条(a)项公共道德例外条款之研究——以'中美出版物和视听产品案'为视角》,《法商研究》2010年第4期,第32-41页。
  6. 刘雪红:《世界贸易组织一般例外条款适用误区之批判》,《东方法学》2018年第4期,第72-82页。
  7. 彭岳:《贸易与道德:中美文化产品争端的法律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第136-148页。
  8. 刘勇:《论WTO体制内公共道德例外规则——兼评中美文化产品市场准入案相关争议》,《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第5期,第120-128页。
  9. 龚柏华:《'中美出版物市场准入WTO案'援引GATT第20条'公共道德例外'的法律分析》,《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第2期,第30-37页。
  10. 张建:《WTO框架下'公共道德例外条款'适用介评》,《法大研究生》2017年第1期,第165-180页。
  11. Paola Conconi and Tania Voon, “EC-Seal Products: The Tension between Public Moral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Agreements”, World Trade Review, Vol. 15, No. 2 (2016).
  12. Silvia Nuzzo, “Tackling Diversity Inside WTO: the GATT Moral Clause after Colombia-Textiles”, European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 Vol. 10, No. 1 (2017).
  13. Robert Howse, Joanna Langille and Katie Sykes, “Pluralism in Practice: Moral Legislation and the Law of the WTO after Seal Products”, George Washington International Law Review, Vol. 48 (2015).
  14. Tamara S.Nachmani, “To Each His Own: The Case for Unilateral Determination of Public Morality under Article XX ( A) of the GATT”, University of Toronto Faculty of Law Review,Vol. 71 (2013).
  15. Alexandre Marques da Silva Marti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Moral Exception in the GATT/WTO System”, VT Assessoria, Consultoria e Treinamento Ltda, 2015,p.134-148.
  16. Elizabeth Whitsitt, “A Comment on the Public Morals Exception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EC-Seal Products Case: Moral Imperialism and other Concerns”, Cambridg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Law, DOI: 10.7574/cjicl.03.04.253(2014).
  17. Sventlana Yakovleva, “Privacy Protection(ism): The Latest Wave of Trade Constraints on Regulatory Autonomy”, University of Miami Law Review, Vol. 74:416(2020).
  18. Qiaozi Guanglin, “The Balance between lsquo;Public Moralsrsquo;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Analyzing the Importance of Article XX(a) of the GATT and its Application”, Amsterdam Law Forum (2018).
  19. Miguel A .Gonzalez, “Trade and Morality :Preserving lsquo;Public Moralsrsquo; Without Sacrificing the Global Economy”, Vanderbilt Journal of Transnational Law , May ( 2006).
  20. R.Rajesh Babu, “WTO and the Protection of Public Morals”, Asian Journal of WTOamp;International Health Law and Policy, VOL. 13: 333 (201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