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病种付费对药品营销的影响作用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1 21:16:3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即使是以往一直被诟病信息不对称的医药领域,最近几年也频发患者向媒体曝光不规范行医的新闻。同时,政府为进一步保障民生,而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民生中重中之重的一环,为了解决看病贵的问题,看病贵的实质是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政府引进并推广了在国外颇受好评的按病种付费模式,其本质是实行最高限价管理。本文似针对在当前国家极力推进按病种付费的政策背景下,分析药品营销受到了怎样的影响,研究药品营销企业应当如何做出应对措施。

本文主要采取列事实、摆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期刊杂志检索等方式来收集资料。拟运用药物经济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营销学、信息管理学、电子商务学等相关的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文拟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按病种付费(Diagnosis Relatedgroups-prospective paymentsystem DRGs-PPS)的运作模式。

第二部分:我国目前按病种付费的现状以及对药品销售的影响。

第三部分:从医药企业的角度分析,应当如何做才能避免或减少DRGs对药品营销的冲击。

文献综述

我国的医疗服务系统,长久以来缺乏严格的监管,同时由于医护人员为自身利益,人为造成的医疗资源的过度耗费,即存在医方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众多原因共同导致过度医疗、医疗费用过高的现象。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缩减医疗费用,控制医疗成本,国家发改委宣布在2011年实施的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对320个病种实施按病种付费,并给出明确的实施时间表。

按病种付费模式在国外由来已久,是由美国首先在国际上推出的按疾病诊断分组(DRGs)付费方式。DRGs是指综合考虑主要诊断、附加诊断、手术、病发症、年龄、入院情况、出院转规等因素,对病例进行分类成若干疾病诊断组,每一组都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即具有比较一致的卫生资源消耗。对每一个分组进行成本测算然后指定价格。既美国之后,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均在美国的DRGs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合理的修改后加以使用。总之,按病种付费已成为世界上多个国家为合理控制医疗支出而采取的医疗付费模式。按病种付费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对同种疾病诊断组规定一个定额收费标准,二是对同一种疾病诊断组采取最高限价管理。而我国则是从2004年8月开始,由卫生部下发通知,确定在天津等多地实行按病种付费试点工作。我国的按病种付费实质上是实行最高限价管理,即患者从入院开始直到达到最终治疗效果出院的这一整个过程中所发生的诊断、治疗、手术、麻醉、检查、护理、床位等一系列医疗行为的费用,除了病种费用外不得收取其它费用。该政策的实施,源头上是为了全方位控制医疗费用。2006年开始,按病种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掀起了一股由政府牵头,全社会医疗机构积极响应的热潮。2009年开始,按病种付费工作的开展却放缓了步伐,这是由于在按病种付费的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单病种的界定标准不够清晰与完善,按病种付费造成的医院、社保机构、患者以及医药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患者被提供医疗服务与自身需求不符的问题等。可以说,那时候,我国的按病种付费依然处于前途茫茫的探索阶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