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政策评价的关键在于指标体系的建立和研究方法的选取。
一般来说,医疗保险制度的指标评价体系的核心因素是可及性、费用和质量,其中可及性评价包括公平性和利用情况,费用评价包括效率和医疗费用控制,质量评价包括健康结果和患者满意度(Teh-wei Hu)。另外,曹俊山(2011)认为可采用年人均门诊次数、年人均门诊费用、年住院比、住院次均费用等指标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行评价。赵文龙、郑美雁等(2005)则认为可建立公平性、效率、发展为一级指标,医保覆盖面、基金、被保险人满意度、健康水平提高等为二级指标,医疗保险覆盖率、统筹基金费用、统筹基金的起付标准、药品收入、住院治愈率、医疗费用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等为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进行评价。
全民医保实施效果的评价方面,张邹(2008)构建了以社会公平性、费用公平性、经济适应性、基金效率、管理评价、效果评价、满意度为一级指标,参保率、各级财政拨款、个人筹资额、当期基金结余率、人均GDP增长为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00年NHS(英国国民医疗保险制度)制定的全民保健制度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共分6方面51项终端指标,这六方面分别是:社会健康状况的改善、可及性、适宜卫生服务的有效提供、效率、病人和家属满意度、健康结果;该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医保制度对社会群体健康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的作用,以及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方面,项莉,罗会秋等(2015)对大病保险补偿模式进行政策分析,运用受益率、患者自付费用、实际补偿比等指标分析大病医疗保险实施效果。张邹(2008)认为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如下构建:费用评价。包括住院个人负担比例、人均个人负担占社会平均工资比例、药费占医疗费用比例、人均年医疗费用等。卫生服务利用评价。包括年人均门诊人次、住院人次百分比、年人均住院天数等。受益程度评价。包括门诊受益率、住院受益率、门诊实际补偿比、住院实际补偿比等。
对于医疗救助制度的评价,张邹(2008)选取了“提供”(下含人均筹资水平等二级指标)、“利用”(下含救助资金的利用率等二级指标)、“效果”(下含家庭医药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等二级指标)等指标进行评价。刘奎民、郑婷婷等(2010)认为可从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居民主要卫生需求、居民对医疗救助的利用以及利用后健康状况的改善、居民对医疗救助的认识和评价4个层面,居民家庭经济水平、居民健康状况、居民疾病负担、居民门诊与服务利用、居民对医疗救助满意度评价5个类别出发对贫困人群利用医疗救助的情况进行评价。
对于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的评价,童雪君(2013)认为社会保障水平的评价指标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定量指标较之定性指标,能够深入、具体地反映社会保障水平。基于此,作者以制度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三个为一级指标来构建了重大疾病保障水平评价的指标框架。另外,刘石柱(2011)等人用个人自付医疗费用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个人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因素四方面测量城镇职工重大疾病保障水平。Sharifa Ezat Wp等人对马来西亚的灾难性卫生支出的研究表明,在马来西亚发生灾难性卫生支出的患者比例达到40.7%,政府卫生投入、医疗服务质量、公共服务均等性都是重大疾病保障水平的影响因素。因此,在评价大病保障水平时,可将这些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定性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以及二者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目前学术界对社会保障水平评价的实证研究运用较多的是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如刘萍萍(2011)、陈永芳(2011)等学者通过中国统计年鉴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与社会保障水平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我国30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的原始指标,构建因子得分综合评价模型,然后对全国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水平进行排序和比较。刘春波等(2011)同样选取山东省17个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然后对各个城市的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客观的比较和评价。靳刘蕊(2007)采用层次分析法,首先通过设计咨询调查表并采用德尔菲法请有关专家对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打分以此来确定各指标权重,再代入各指标数据算出各地社会保障综合水平值。
三、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法
本课题拟综合运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青岛市下辖的特药特材救助政策实施成效进行评价。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归纳总结后结合青岛市特药特材救助政策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意见,得出各指标对于评价决策目标的两两相对重要性。再次,利用层次分析法在其基础之上通过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构建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以及群组判断矩阵的综合最终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接着,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建立因素集和评语集、建立单因素评价矩阵、单因素评价矩阵和权重的合成以及利用评语加权系数矩阵进一步处理模糊化结果得出特药特材救助政策实施成效的最终结果。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给出政策建议。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