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红曲中黄曲霉毒素的化学发光高灵敏检测文献综述

 2023-02-12 08:02

红曲中AFB1的高灵敏化学发光快检新方法研究

红曲为我国传统发酵产品,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的功效。然而,红曲在生产的过程中易受真菌杂质污染而产生黄曲霉素(Aflatoxin,AF)。AF是毒性极强的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素B1(Aflatoxin B1, AFB1)毒性最大,具有强烈的致癌性、致突变性和遗传毒性[1],它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即使在含量极低时仍具有很大的毒性。由于红曲药食同源,适用范围极广,AFB1的存在会严重危害服用者的健康,影响红曲的疗效和价值。

国内外对食品和药品中AFB1的含量都有严格的规定,我国药典2015版中对柏子仁等19味中药AFB1的限量5 mu;g/kg[2],美国、欧盟、联合国对食品中AFB1的限量分别为20 mu;g/kg、2-12 mu;g/kg、1-20 mu;g/kg[3-5]。然而我国红曲的生产现状使其难以达到标准限量,制约了我国红曲及其相关产物的出口。急需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准确的检测红曲中AFB1的方法,为其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对于增强红曲及其相关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目前,测定红曲中AFB1的主要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6]。这些方法各有优劣,但往往不能同时具备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7]。得益于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快、简单易操作、无需外接光源等特点,化学发光(CL)免疫分析方法在小分子检测中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成为测定AFB1的有力手段。

AFB1的限量标准本身已经为极低的ppb级别,而且为了消除中药材复杂基质的干扰,样品提取液往往需要进行稀释,因此中药对痕量检测技术要求相较于其它药品要求更高。为提高CL免疫分析的灵敏性,可以从降低噪音和增强信号两个方面入手。降低噪音一般是利用小蛋白对免疫传感器界面进行封闭,预防干扰物质的非特异性吸附;而增强信号技术主要集中在传感器界面构建和信号探针放大两方面。构建传感器界面时,传统方法主要通过改进免疫试剂的固定方法,如通过生物素亲和素的特异性作用来提高抗体的包被量,改善抗体活性位点在传感器界面的暴露,但是这类方法对灵敏度的提高都十分有限。因此,各种信号放大技术介入生物分析方法成为了国际生物医学分析领域的前沿和热点。

近年来涌现出三类放大信号的策略,例如贵金属表面局部等离子体共振(LSPR)信号放大策略,从传感器界面将信号放大;纳米材料负载多酶的信号放大策略和DNA扩增多酶的信号放大策略,从信号探针角度将信号放大。拟筛选以上3种信号放大策略,开发一系列新型的超高灵敏CL传感器或探针,实现对含量极低的AFB1的准确检测。

研究手段1:基于LSPR的等离子体共振化学发光放大(MEC)策略。合成银/金纳米材料,考察其MEC效应和最佳信号放大条件,以共价键或包埋法将其固定在基片的每一个传感池中,其后再包被真菌毒素-BSA偶联物,制备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传感器,建立从传感器界面的高灵敏快检方法。(图1A)

图1(A)基于贵金属等离子体共振增强化学发光的信号放大策略;

剩余内容已隐藏,请联系客服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