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啶虫胺在茶叶中的降解代谢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3 23:01:31

烯啶虫胺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烯啶虫胺具有卓越的内吸性、渗透作用,杀虫谱广、安全无药害,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白粉虱、蚜虫、梨木虱、叶蝉、蓟马的换代产品。简述烯啶虫胺的毒性和最大残留限量,综述烯啶虫胺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凝胶渗透色谱、QuEChERS法等样品前处理技术,总结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等检测技术在烯啶虫胺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及特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烯啶虫胺农药在茶叶中残留的分析研究提供参考。

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深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茶产业发展迅猛,茶叶种植面积、产量和消费量都居于世界前列。为了达到除害虫、除杂草等目的,农药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农田里使用的农药都会经过毒理学试验、风险评估等,对各种农药规定一个足够安全的限量标准。茶叶采摘后不经冲洗和其它处理,直接进行加工,加工后的成品茶经沸水冲泡后直接饮用,因此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问题更加令人关注。茶叶农残超标威胁茶叶质量安全,严重制约了我国茶叶出口。关于农药残留的研究可以为人们合理使用农药提供理论基础,避免农药的滥用对于环境的保护和人们的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一.烯啶虫胺概述

烯啶虫胺是由日本武田公司于1989年开发的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具有超高效、广谱、用量少、毒性低(制剂微毒级)、药效持久、对作物无药害、使用安全等优点,其杀灭蚜虫的效果是其它药剂的10倍以上,是近年来国内推广的一种替代高毒有机磷农药的新品种,对稻飞虱、蚜虫、蓟马、粉虱等病虫防治效果好。烯啶虫胺的使用在效果上减少了抗性的发生,同时也解决了抗药性的问题。

烯啶虫胺,分子式C11H15ClN4O2 ,密度1.254g/cm3 ,沸点 417.2C at 760mmHg,分子量 270.71500,化学名称(E)-N-(6-氯-3-吡啶甲基)-N-甲基-2-175亚乙烯基二胺。纯品为浅黄色结晶体,熔点83-84℃,蒸气压1.110-9Pa(25℃)。20℃时的溶解度为:水(pH=7)840 g/L、氯仿700 g/L、丙酮290 g/L、二甲苯4.5 g/L。

烯啶虫胺结构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