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枣干预炎症性肠病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24 22:58:19

摘要: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非特异性的的肠道慢性炎症。

通过抑制特定信号通路以达到治疗目的已成为研究的必然趋势。

为了更好的研究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寻找出炎症性肠病的潜在治疗靶点,本文对现有的炎症性肠病相关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元件进行研究概述。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 信号通路; 技术方法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hrons disease,CD)。

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

一项美国的调查研究[1]显示,IBD与许多症状和体征有关,包括腹泻、发烧、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疼痛和疲劳。

IBD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疲劳、睡眠障碍、抑郁和焦虑。

但目前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炎症性肠病发病率急剧上升。

一项国外研究[2]甚至指出,在未来高收入国家炎症性肠病的患病率将继续上升,而且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也可能加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