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的 “当归-红花”药对作用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5 21:04:14

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摘 要: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系统调节的特点,与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网络药理学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将网络药理学引入中药的研究,有助于透彻了解中药治病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从预测和辨识中药作用靶点及活性成分群、阐明作用机制、科学解释组方规律、发现新的适应症、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及与组学技术结合应用等几个方面,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应用这一新技术。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中药;多成分、多靶点;整体探究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调节方式多样的特点,蕴含了极大的信息量。采用西医单靶标、单成分的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很难体现中药的系统性[1],不能科学解释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组方规律等问题。

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对生物系统的网络分析,选取特定信号节点(Nodes) 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学科。网络药理学融合了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的思想,将生物学网络与药物作用网络整合,分析药物在网络中与节点或网络模块的关系,由传统寻找单一靶点转向综合网络分析。2007年,Yildirim等[2]首先应用了网络生物学的概念,通过对药物与基因、蛋白相互作用数据进行集成分析,发现多数药物是通过间接调节发挥作用,而非直接作用于疾病相关蛋白。在此基础上,Hopkins[3]于同年提出了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研究方法,认为药物是作用于多个靶点,并通过多靶点间的相互作用产生增效减毒的效果[3,4]

网络药理学从相互联系的角度研究问题,恰恰与中药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将网络药理学应用于中药研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从预测和辨识中药作用靶点及活性成分群、阐明作用机制、科学解释组方规律、发现新的适应症、发现新的活性化合物及与组学技术结合应用等几个方面,对网络药理学在中药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有更多的人了解和应用这一新技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