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15种中药注射剂的溶媒选择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6 20:50:35

摘要: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日趋广泛,有效性有目共睹,但其不良反应的频发使其安全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提高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主要对影响中药注射液的稳定性因素以及常用稳定性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中药注射剂一般系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床前配置成液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的制剂【1】。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我国中医学独创的临床应用剂型,它较传统的中成药具有疗效确切、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弥补了传统中药见效慢的缺点,而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种疾病,尤其在心脑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上具有一定优势,同时由于临床上滥用抗菌药物,使大量化学药品耐药性日益严重,而中药注射剂对于耐药菌的产生和治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而得到临床医师的推崇【2】。

但是随着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上使用,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在增加。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中医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影响中药注射剂稳定性的因素 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首先,中药注射剂成分多而复杂,形成了其不稳定的内在因素;其次,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具体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光照、离子强度与种类等,这些物理化学因素构成了其不稳定的外在因素。

1.1药物成分 中药注射剂多为复方制剂,成分非常复杂,其中未知的非定量成分也占一定比例。

在我国当前有国家标准的109种中药注射剂中,属于复方制剂的有50种,其中原料药3味以上的有34种超过五味的16种有的多达12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