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羊藿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2-12-17 19:21:36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背景知识

一、淫羊藿及淫羊藿苷简介

淫羊藿(Herba Epimedii), 又名仙灵脾,为小檗科植物。全世界有40 多个种属,中国是本属植物最主要的分布区, 共有27 种及4个变种,约占世界总数的70 %。传统中医认为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能够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之功效,常用于治疗肾虚阳痿、遗精早泄、小便淋漓、腰膝无力以及冠心病、慢性气管炎、神经衰弱和小儿麻痹、肢冷畏寒和用于寒湿痹痛或四肢拘挛麻木等症,其水提物还有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现代研究表明,淫羊藿在免疫、生殖、核酸代谢、心血管以及抗衰老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淫羊藿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此外还含有微量生物碱、木脂素、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酚苷类、紫罗酮类、乙醇苷类等。现代化学分析研究表明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份是异戊烯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 (如ICA、淫羊藿次苷等),其总黄酮具有增加脑血流和冠脉流量、抗肿瘤、抗氧化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

淫羊藿苷(Icariin,ICA) 来源于淫羊藿的干燥茎叶提取物,是淫羊藿的主要有效成分,分子式为C33H40 O15,分子量为676. 65,淫羊藿苷,是一类以异戊烯基、羟基、烃氧基及甲氧基等为取代基的2-苯基色原酮衍生化合物。研究表明ICA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破骨细胞,促进成骨细胞生长、延缓衰老、调节内分泌等多种药理学作用,同时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也有独到的药效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中药单体成分之一。

二、糖尿病肾病简介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肾小球硬化而导致的肾功能损害。 DN(糖尿病肾病)发生后患者肾小球变得肥大,肾小球基地膜开始增厚,系膜开始变宽,并随着病征的发展而逐步增厚、变宽,最终成为弥漫性肾小球硬化或肾衰竭的主要病理因素,临床表现以高血压、蛋白尿、水肿等为主,是糖尿病患者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DN已成为近年来欧美国家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主要的病因,可占到所有 ESRD 病例的 40%以上,也是慢性肾衰竭进行血液净化和肾移植的首要原因,在我国DN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DN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而且临床防治难度较大。

三、淫羊藿苷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

淫羊藿苷是一种新型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PPAR)激动剂,其中PPARalpha;能激活肝脏中的脂代谢基因表达,通过调节血脂,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它通过调节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实现对血糖的调节。同时研究发现,在骨骼肌中随着淫羊藿苷剂量的增加,AMP蛋白激酶(Adenosine 5lsquo;-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磷酸化水平逐步升高,呈现淫羊藿苷治疗剂量与AMPK磷酸化之间的量效依赖关系。淫羊藿苷能有效调控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并显著促进骨骼肌中GLUT4的表达,淫羊藿苷的抗糖尿病作用可能与其激活AMPK信号通路相关。

实验设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