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706片的处方工艺及溶出度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01 21:22:29

TY706片的处方工艺及溶出度研究痛风是由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

痛风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

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是高尿酸血症。

正常成人每日约产生尿酸750mg,其中80%为内源性,20%为外源性尿酸,这些尿酸进入尿酸代谢池(约为1200mg),每日代谢池中的尿酸约60%进行代谢,其中1/3约200mg经肠道分解代谢,2/3约400mg经肾脏排泄,从而可维持体内尿酸水平的稳定,其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可导致高尿酸血症。

痛风通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指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先天性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引起;继发性痛风指继发于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所致尿酸排泄减少、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肿瘤化疗所致尿酸生成增多等。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分两大类共四种:第一种是用于急性痛风发作的症状控制的消炎镇痛药物,如秋水仙碱、甾体抗炎药物和非甾体抗炎药物。

第二种是尿酸酶类似物,用于治疗传统治疗无效的慢性痛风或者痛风急性发作时降低血尿酸。

第三种用于慢性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治疗的抑制尿酸产生的药物,主要是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XOI),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和托匹司他。

原来在研的嘌呤核苷磷酸化酶(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PNP)抑制剂BCX-4208已经中止临床实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