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吨非无菌阿司匹林化学原料药车间设计文献综述

 2022-12-12 19:53:47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课题背景

1.有关阿司匹林的简介

阿司匹林(apirin)是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用于临床已有近100 年的历史,现仍广泛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神经痛、关节痛、急性和慢性风湿痛及类风湿痛等,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为不可逆的花生四烯酸环氧醚抑制剂,还能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2 (TXA2)的合成,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因此,现在阿司匹林已经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最近研究还表明: 阿司匹林和其它非甾体抗炎药对结肠癌也有预防作用.而且其应用范围还在不断被拓展。同时,其稀溶液用于浇滋果树,有减少落花、落果,增加结果率等功效。现也有文献报道阿司匹林能够抑制血小板中血栓素A:的合成,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可作为不可逆花生烯酸环氧醚抑制剂,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血栓等具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经和青霉素、安定一起被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此外,阿司匹林对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及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一定得作用。同时,由于阿司匹林的合成原料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少,价格低廉,应用范围广等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阿司匹林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阿司匹林的生产是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酰化反应实现。传统制备方法主要存在有以下这些问题:

  1. 传统制备方法是以浓硫酸作催化剂,产率一般在(65%-70%),并且对设备的腐蚀性较大,对环境污染较重,且易发生副反应而使产品色泽深,不利于提纯。因此必须寻找一种催化效果良好,简单易得,同时对环境污染较小的可以进行工业化的新型催化剂。
  2. 反应的温度需要严格的控制,温度过高会造成副产物的增加(如水杨酰水杨酸酯、乙酰水杨酰水杨酸酯)。温度低则使产率降低。而采用不同的催化剂也可能对反应的最佳温度选定造成影响。
  3.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不去深入考虑反应物的摩尔比,将会使制备的原料浪费,成本较高。

因此,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阿司匹林的生产有必要在技术上做出改革。目前,经过历年来研究人员的发现,已经找到了不少改进阿司匹林生产工艺的方案,各种催化剂相继出现,本课题通过在酸酐的摩尔比、催化剂的种类及反应温度三个参数上进行正交实验,找到最优的反应参数,从而为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水平。

我国自1958年起生产阿司匹林原料药,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生产中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将水杨酸和醋酐进行酰化反应,最终得到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进入2l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新观念大量涌现,社会对绿色环保、节能等更加重视。在新的形势下,人们对阿司匹林这一老产品几十年来沿用的生产工艺进行重新审视。从近几年的研究动态看,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更易进行,时间更短,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硫酸催化法虽是经典方法,工艺成熟,但产品收率不高,一般为65-67%,副反应多、产品品质不好、设备腐蚀严重,同时产生大量废液污染环境,因而寻找新的催化剂己成为人们研究的新课题。阿司匹林本来就是一个价格低廉的微利产品,如果成本不过关,工业化进程就会受阻,因此,要开发出真正适应工业化生产的合成方法。

3.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