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创业就业平台公司管理模块设计与开发文献综述

 2023-03-19 11:46:18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平台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较国内较成熟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为本设计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可靠的理论支持。例如Maura,Rodney(2008)通过研究和分析,指出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等平台是政府、企业和高校三方面支持先进技术和高新产业发展的途径[1]。Schwartz,Hornych(2008)分析了专业孵化器的优缺点,优点是可以为创新人群提供高质量基础设施、优质专业的沟通交流与服务,缺点是与高校联系不紧密、内部网络活动不活跃等[2]。Hai Dong.Farookh 和 Khadeer Hussain.Elizabeth Chang(2010)认为类似于创新创业平台的一类公共服务平台可以起到以下作用:加强新兴企业间的沟通合作、优化新兴企业间的现状和发现并改善新兴企业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3]。Josip Zoric(2011)认为发现导向型的服务平台通常比基础的服务平台设计更为抽象,因而如果有一个强有力的导向型的公共服务平台将会有着提升整体业务模式的重要价值[4]

国内的相关研究聚焦目前高校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的背景,注重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的不同模式。大学生创业大多数是以知识技术作为最有竞争力的生产要素,高校通过双创平台将高素质人才和先进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完全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刘琴(2007)认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需要通过高校来解决,“双创”平台等的构建可以解决高校学生的就业和社会科技发展等问题,在短期内为某片区域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增长点[5]。曹祎遐(2012)认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催生的新经济或知识经济,越来越使大学成为产业创新与创业中的的重要角色,校园创业也日益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6]。袁瑜等(2015)认为越来越完善的政策激励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我国大学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大学生创业协同创新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的基本需求[7]。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不单单只是曾经的教育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热门的社会话题。在高等教育中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非常必要,各大高校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作平台,激发学生自身的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成为了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力途径。

(二)研究主要成果

  1. 关于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研究

查找相关文献发现,李宪印等(2019)认为,关于大学生创业的创新行为属于核心任务绩效以外的行为,包括产生新构想、推动构想传播、实施构想三个阶段[8]。而这个定义也是我认为最科学并且契合我们项目的定义。大学生是现在国家于社会最受关注的创新创业的实践主体,但大学生这个主体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在产生新的构想方面,他们进入大学处于想法极速变化的阶段,表现出的创新行为在大学的每个阶段都不尽相同,因此注重引导便显得尤为重要。当然创新创业是持久战,所以大学应该有相关平台来推动这些创新想法的传播于落地。创业实践平台给学生提供实战场所,培养学生创业思维和能力,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目光,持续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双创”精神,助力大学生的创业实践。

  1. 关于创新创业的区域发展的调研及研究

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一线城市,难落户、高房价、清理低端产业和教育等门槛日益提高,其优厚的人才引进福利也主要给到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与此同时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在国内高校人才竞争中逐渐显示出新优势。以杭州为例,2020 年,杭州市连续十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互联网人才和海外人才净流入率连续居全国城市首位,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43.6万人,人才净流入率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根据智联招聘联合任泽平团队公布的《2020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研究结果显示,杭州的人才吸引力指数排在了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在所有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一,人才吸引力持续走高,稳居全国前列[9]。这与杭州市实行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密不可分。根据《杭向未来·大学生创业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来看,杭州有关部门有效地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多维度全方位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构建了人才政策体系,在留住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校内创新平台的构建
  2. 教学竞赛联动的一体化创新创业特色平台

谢迎娟(2021)学者通过研究一体化创新创业平台,开展高校学生第二课堂,包括“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团队”、“创新创业基地”等模块,竞赛成果可以引进创新孵化项目[10]。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创新创业支持。

  1. 基于产学合作的校企合作创业平台

其主要特点有:大学生完善创新创业孵化框架,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激发机制;以兴趣为导向,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工程实训项目;传统的课程体系改革,把创新创业融入教学体系中;加强产学合作,搭建具有实质性的校企合作育人平台;以兴趣为导向,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工程实训项目;从比赛中寻找创业点[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