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式创业就业平台团队管理模块设计与开发文献综述

 2023-03-19 11:46:27


一、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市场的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人们的的工作习惯和观点逐渐发生改变以及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客观上为灵活就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共享经济平台化发展还为企业与灵活就业人员信息互通有无给予支持,消除“找岗位”“找人才”之间的壁垒,为人才尽快上岗提供条件[4]。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网络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等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以及“互联网 就业”模式广泛应用,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等灵活就业方式已成为劳动者择业的重要渠道。为促进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强化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推动共同富裕[12]。关于灵活就业这个热点问题,国内外有不同的研究现状和观点。

首先,国内外关于灵活就业的定义有所不同,国内学者主要从劳动关系、企业性质、政府监管等方面进行界定。一是从企业规模性质进行界定,在组织规模小于7人的小微企业中的就业往往是灵活就业;二是从劳动契约关系进行界定:劳动者虽被雇佣,但并不属于正式职工且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就业被称为灵活就业;三是从政府监管角度进行界定,认为未进入政府监管、征税体系,处于就业边缘的就业均为灵活就业;四是从就业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灵活就业不具备稳定的劳动关系、不受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国外将灵活就业称为非正规就业。国外学者对灵活就业主要从三个方面界定:一是根据组织规模,例如有学者认为,灵活就业者所在组织的规模一般不超过6个人;二是从就业部门性质界定,灵活就业部门主要指正规就业部门之外的部门;三是从就业性质界定,例如非全日制就业、临时雇佣等“非典型性就业”属于灵活就业的范畴。而其中也存在共识,就是灵活就业者与用人单位缺乏劳动合同与相应的社会保障,雇佣关系相对脆弱[5]。虽然关于灵活就业的界定不同,但是灵活就业的本质还是没有如何变化,都是具有小规模组织,非正规,不稳定的等特性。

其次,从灵活就业的变化趋势来看,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带来就业方式的变化,灵活就业人员成为撑起世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角色之一,国内外的灵活就业市场逐渐崛起。国内近几年,“灵活就业”以及相关词汇频繁出现在政府会议和工作报告中,中国灵活就业的市场潜力巨大。根据《2019-2025年中国劳动力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占比已经达到73%~92%。[6]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在2020年我国企业整体采用灵活用工比例达到了55.68%左右,相比上一年增加了超10%,灵活就业在我国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来自科锐国际《HR敏捷地图研究报告》2021的数据也显示,企业对于灵活用工的需求预期增长51%,灵活用工的形式是如今绝大多数企业(78%)采用的用工形式之一[7]。而国外趋势也大同小异,以美国为例,2014年以来,美国的灵活就业人员数量一路攀升,在2020年高达5900万人,接近美国就业人口总数的四成。具体来看,美国灵活就业者中体量最大的是兼职就业人员,2020年美国兼职就业人员有2461万人,占就业人口总数的16.6%。从性别上看,男性劳动者中有11.6%从事兼职工作,女性劳动者中有 22.4%从事兼职工作,女性劳动者中兼职就业人员比例近乎男性的两倍。从年龄上看,16~24岁劳动者中有42.2%从事兼职工作,25~54岁劳动者中有10.8%从事兼职工作,55岁以上劳动者中有20%从事兼职工作,青年和老年劳动者中兼职就业人员占比多于壮年。从种族上看,白人劳动者16.9%从事兼职工作,黑人或非裔美国人劳动者中有15.5%从事兼职工作,亚洲人劳动者中有14.1%从事兼职工作,西班牙或拉丁裔劳动者中有16.4%从事兼职工作,兼职就业人员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白人、西班牙或拉丁裔、黑人或非裔美国人、亚洲人[8]。从国内外数据统计来看,灵活就业将在未来越发重要,不论国内外,近几年的灵活就业人数和实施灵活就业的企业比例都在稳步上升,灵活就业将对传统就业产生深远影响。

(二)研究主要成果

对于灵活就业的研究,已有学者对灵活就业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有学者从灵活就业概念引入中国后的本土化问题出发进行分析。例如,张华初(2002)对灵活就业概念在我国移植的情况、发展现状与政策措施进行了总结。与此类似的,王会涛和汪戎(2011)对灵活就业的重要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综述。其次,有学者对不同国家的灵活就业进行了总结,例如李晓曼等(2019)对我国灵活就业市场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总结,并指出灵活就业市场的正规化规制会造成效率损失。姚宇(2008)对国外灵活就业的不同研究阶段以及主要研究机构进行了总结,指出国际灵活就业研究一直呈现多学科、多视角交叉的特点;最后,部分学者对不同群体的灵活就业研究进行了总结分析,例如女性群体灵活就业、农民工群体灵活就业、城镇群体灵活就业等[2]。何勤(2019)等研究发现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是因为这样的就业途径可以实现自身需求以及改善自身状况;李坤刚(2019)研究发现,现行的工伤保险政策不适用于平台组织灵活就业人群,应尽早建立相关政策,并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加以完善。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不同地区灵活就业现象的成因。如,Paolo(2009)对欧洲的灵活就业情况和从业人员不平等现象展开了研究,指出在不稳定的工作中似乎也存在阶级分化;Isabel和Andrey(2011)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的灵活就业进行研究,提出灵活就业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6]

从众多国内外关于灵活就业的研究进行总结,众多研究表明,首先,灵活就业最大的优势就是自由灵活,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爱好,工作时间,挑选合适自己的就业方式。其次灵活就业可以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灵活就业相对比较不固定,就业者可以接触到不同的新工作,尝试不同的工种,在体验新工作的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9]。由于存在这些优点,灵活就业研究领域遍布生活,其中以平台经济的发展为例,平台经济的发展衍生出新就业形态的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自媒体等。关于平台性灵活就业的招聘网站也层出不穷,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灵活就业平台如58同城网、前程无忧网、智联招聘网、Boss直聘、青年创业网和阿里巴巴创业频道等14个网站,其中猪八戒网定位为灵活用工服务平台,灵活用工等同于“灵活派遣(Flexible Staffing)”,是人才派遣服务领域的成长型产品,它由派遣公司承担全方位的法定雇主责任,在派遣人数确定、派遣周期、派遣人才的筛选方面都非常灵活的一种用工形式。近10年来灵活就业领域研究集中在灵活就业、新业态、养老保险、劳动关系、养老保险费、灵活就业、养老金替代率、数字经济、共享经济这些方面,这代表了灵活就业领域的研究前沿[10]

其中灵活就业的方式也被细化为很多类型,其中有劳务派遣,劳务派遣即劳动派遣、人才租赁,是一种基于劳务派遣公司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劳动关系,主要由劳动派遣公司根据目标公司的用人需求与工作内容派遣符合要求的劳动者,在工作期间由用人单位指导劳动者进行一系列的工作劳动任务,最终由用人单位向派遣公司支付费用。在目前的企业灵活用工形式中,劳务派遣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方式之一,主要特点为能够将雇佣与实际工作分派给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从而实现用人的灵活性。非全日制用工,《劳工合同法》明确规定,非全日制用工要以小时为计酬单位,劳动者的每日平均工作时间不能超过四个小时,累计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出二十四小时。这种非全日制的用工方式是在企业灵活用工中应用最为普遍的用工形式,以小时为计酬单位的方式能够改善传统用工形式中长时间工作的弊端,以短时且不固定为主要特征。业务外包,业务外包的主要形式是企业将自身的一些非核心技术工作分割,与外部专业工作服务商签订劳务合同,以外部专业的劳动力与技术来完成这些非核心工作,同时企业专注于发展自身的核心工作,提高自身企业竞争力。通过业务外包能够将企业的核心力量集中起来,避免企业的发展分散,并且能够降低企业的运用成本,以较少的资金投入完成固定的工作,不断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与影响力,更加适应当前社会发展与经济环境对企业提出的严格要求。业务外包的主要特点表现在用人单位只对劳动者进行工作上的监督与培训管理,工作重点在于把握最终的工作结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短期劳务合同, 短期劳务合同是在企业灵活用工中应用的一种用工形式,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设定固定的较短期限的用人合同。短期劳务合同中的劳动者主要有季节性用工、项目型用工以及短时实习人员等,在形式上具有广泛的灵活性[13]

(三)发展趋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