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研究背景
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的研究具有高维度、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传统的中药活性成分筛选研究存在着模型稳定性低、实验耗时耗财、研究效率低等缺点。因此,采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方法,对于鉴定中药复方化合物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具有较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近年在临床研究中,乔荣跃等发现小柴胡汤在治疗癌症方面有显著作用[13],蔡幼清等发现小柴胡汤在结肠癌治疗中,能够有效控制疾病进展[12]。但针对小柴胡汤整体性抗大肠癌的作用机制尚未报道。
黄芪-莪术药对、健脾清热活血方、白花蛇舌草_半枝莲药对、健脾补肾复方都已经被推断出可以治疗大肠癌的活性成分。刘艳夫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得到黄芪-莪术药对抗大肠癌的56个化合物和54个作用靶点。[14]黄李冰雪等人在健脾清热活血方中筛选出49个活性成分和112个与治疗大肠癌相关的靶点,且分子对接显示活性成分与治疗靶点有很强的结合能力。[15]王单单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大肠癌的19个活性成分、33个潜在作用靶点以及25条信号通路,判断出槲皮素、木犀草素、黄芩素、汉黄芩苷及beta; -谷甾醇可能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治疗大肠癌的物质基础。[16]陶佳灵发现了健脾补肾复方包含的104个相关联化学分子,17个药物靶点[17]。
- 研究现状
小柴胡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七种药材组成。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国内外对于小柴胡汤的科学研究数量不断增加,文献总计已超过4500篇,在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理疾病等方面都被临床使用[4]。
虽然使用数据挖掘、网络构建筛选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作用机制的方法在我国应用还不到10年,但我国在复方领域的研究已达世界领先水平,在中医药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疾病和药物相关数据的不断积累,合成生物学的进展,以及网络计算方法和计算软件的发展与完善,为疾病机制揭示及新药研发提供了更多有价值的信息。牛旭艳等通过检索有机小分子生物活性数据库找到RA热证的123个对证中药共有靶蛋白;通过I-PA软件构建RA热证和对证中药靶蛋白的分子相互作用网络;借助定向文本挖掘筛选出治疗RA热证的知母、牛膝、苍术和黄柏4味常用中药;凭借基因芯片技术得到21个RA热证与正常人比较的差异基因。刘忠政等应用计算机分子对接的网络药理学方法来研究复方血栓通胶囊中化学成分对血液循环和凝血过程相关靶点的作用,并得到了成分对靶点的作用网络图[11]。
- 课题研究内容
- 研究目标
大肠癌是全世界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危害,因此研发有效药物迫在眉睫。小柴胡汤是典型的寒热并用的经典方,大量研究已经证明,小柴胡汤对多种癌有抑癌作用,实验亦发现小柴胡汤对大鼠结肠癌有抑制作用。但目前小柴胡汤抑癌作用机制的研究尚不多见。本课题拟借助数据挖掘的方法,实现对已有若干数据库中的中药化学成分数据、靶点数据、疾病基因数据进行整合,并搜集、分析相关数据,从而确定小柴胡汤对于治疗大肠癌的活性靶点,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
- 研究内容
本文将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通过数据挖掘、网络构建,整体性、系统性地分析小柴胡汤的有效成分,精准筛选小柴胡汤抗癌作用的有效靶点,深入挖掘小柴胡汤抗大肠癌作用的有效通路,全面深入阐述小柴胡汤抗癌的作用机制。
(1)查看文献和资料,熟悉数据库和研究操作流程
(2)通过对ETCM、TCMSP、BATMAN -TCM数据库中的小柴胡汤中药成分的检索获得数据,利用生物利用度ge;30,类药性ge;0.18筛选,利用Python编程,进一步去重分析,获取小柴胡汤的化学成分,构建化学成分数据库。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