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 研究背景
酮基布洛芬(Ketoprofen,KPF)又称酮洛芬、酮布芬、优洛芬,化学名称2-(3-苯甲酰基苯基)丙酸[()-2-(3-benzoylphenyl)-propionic acid],是由法国Rhone-poulenc公司于1972年研制成功并上市的一种2-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此类药物均具有一个手性中心,临床使用均以外消旋体形式,其结构见图: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未、无臭或几乎无臭、味微苦,几乎不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极易溶于甲醇。分子量:C16H14O3,254.29,熔点:93~96℃。pKa=4.6[1],在碱性介质中溶解度较大。
Fe3O4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超顺磁性、高饱和磁化强度等独特的磁学性质,以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其在磁共振成像、药物靶向载体、细胞分离、生物分子纯化等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4],目前已成为生物医学纳米材料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尺寸效应、磁偶极子引力等作用,Fe3O4粒子极易团聚、稳定性差,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为了增加磁性粒子的分散性、水溶性及稳定性,必须对其进行表面进行修饰[5-9]。一些表面修饰的Fe3O4 的纳米粒子可以与生物相容的聚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纳米复合粒子, 应用于药物控制释放和造影剂中[10, 11], 但是聚合物一般不能保护易于反应腐蚀的磁性纳米粒子,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得到的复合结构往往不稳定,这就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稳定和保护磁性纳米粒子。研究表明,二氧化硅(SiO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可以直接包裹Fe3O4纳米粒子,形成稳定的核壳结构[12-13],目前已成为一种理想的生物医学用包覆材料。
(二)立题依据和目的
采用无定形的SiO2对磁性纳米粒子进行表面包覆和改性,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团聚和氧化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供一个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表面,其表面大量的羟基可以连接新的官能团,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将磁性纳米粒子应用于磁靶向药物。但是单独使用Fe3O4@SiO2纳米粒子很难负载药物,这就需要对Fe3O4@SiO2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进一步的修饰从而达到靶向和控制药物释放的要求。
介孔二氧化硅磁性纳米粒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负载较多的药物分子,且药物分子在介孔二氧化硅磁性纳米粒子表面或孔道中可以以微晶或无定形的形式存在,能够极大地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
单纯的介孔二氧化硅磁性纳米粒子表面存在大量的硅羟基,可以和酮洛芬分子中的羧基形成氢键,但是由于氢键的作用较弱,因此药物通过硅层缓缓释放的时间不是很长。而修饰有氨基的介孔二氧化硅磁性纳米粒子可以和酮洛芬的羧基形成酯键,作用力强于氢键,因此药物更加难以离开载体,导致缓释时间延长,从而达到长效释放的性能。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