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帕芬胺滴眼剂的处方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5 18:51:03

一、实验背景白内障是世界上首位致盲因素,同时也是我国第一位的致盲眼病。

根据白内障主要的致病原因,可分为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天性白内障两大类,而后者又分为代谢性白内障(主要是糖代谢紊乱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辐射性白内障、药物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后发/继发性白内障以及并发性白内障等。

其中先天性、代谢性、老年性和辐射性白内障的发生占绝大多数。

国内外对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研究很多,迄今为止,通过对各种白内障动物模型和体外培养晶状体的研究,对老年性、糖尿病性、辐射性和先天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也较深入,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如老年性白内障的氧化损伤学说,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渗透压学说、蛋白质糖基化学说等。

白内障是我国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眼病,手术是其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治疗可以使绝大多数的患者提高视力,甚至恢复正常视力。

但是,与其他手术一样,白内障手术也存在感染的风险,眼内炎就是其最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随着医疗水平和卫生条件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术后感染发生率逐渐降低,感染性眼内炎作为该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也越来越少,但是仍未完全杜绝。

研究如何减轻白内障手术相关性疼痛和炎症,对减轻术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顺应性有重要意义。

奈帕芬胺 (Nepafenac) 是一种非类固醇类 (NSAID) 前体抗炎药物,其眼用混悬液(商品名为Nevanac, Alcon公司)是 FDA 批准上市的首个眼用 NSAID 前体药物制剂,获准上市日为 2005 年 8月 19 日。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