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乳腺科静脉血栓患者的病例分析文献综述

 2023-02-07 16:58:31

一、选题依据各种高龄、手术、妊娠、疾病因素会导致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使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静脉管腔阻塞,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即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血栓一旦脱落,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阻塞血管后会引起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轻者出现呼吸困难、胸憋、气紧等症状,重者则会危及患者生命,出现致死性事件的发生[1]。

血栓栓塞肺动脉后,血栓不溶、机化、肺血管重构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肺动脉压力进行性增高,最终可引起有心室肥厚和右心衰竭,即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2]。

因此,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血栓防治的合理与规范至关重要。

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实习期间,一名乳腺科肿瘤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拟行乳房肿块切除术,因病程描述不清,未交代氯吡格雷用药史,使术前血栓预防选用不合理,导致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

特分析此病例,探讨其早期的抗栓策略、术后抗凝治疗及肺栓塞治疗的抗栓药物选择。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乳腺肿瘤患者常需手术治疗为主,若手术治疗患者术前使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会增加了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使患者死亡率增加。

现结合临床药师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关于乳腺科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病例,分析此病例中,早期无氯吡格雷用药史和有氯吡格雷用药史的不同术前血栓预防策略,是否需要桥接治疗,无氯吡格雷用药史和有氯吡格雷用药史的不同术后抗凝治疗,以及术后并发的肺动脉血栓栓塞症的规范治疗,以供临床治疗参考,促进抗血栓药物及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

三、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一名肿瘤患者行乳房肿块切除术后并发肺栓塞及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过程1.资料来源 本研究拟收集2020年12月11日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患者孙某的病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