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核饮片质量标准研究文献综述

 2023-03-05 21:04:40

[摘 要]我国作为荔枝的主产国,其种子荔枝核作为一味中药材也很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现代科学还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新的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荔枝核的质量研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总结出合理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确保荔枝核的质量。

[关键词]荔枝核;药理作用;质量标准;本草;

[前 言]荔枝核(Litchi Chinesis Sonn)是无患子科(Sapindaceae)常绿乔木植物荔枝树的干燥成熟种子。其性味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具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效,为散寒祛湿佳品,肝经血分之良药,能行血中之气,祛湿散寒通滞,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1]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是荔枝主产区。6~7 月当果实成熟时采摘,用时捣碎,或盐水炒。

1.荔枝核的本草考证

1.1本草记述

自古以来,关于荔枝核的记载甚多. 荔枝核又名荔仁或荔核,《本草纲目》有云:荔枝核入厥阴,行散滞气,其实双结而核肖睾丸,故其治疝卵肿,有述类象形之义。主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宗)。治疝气痛,妇人。后来又见《纲目拾遗》曰:其核烧灰酒下,可己痢,止腹痛。回春果,产漳郡康仙祠,叶大如掌,色翠与众荔殊,其实味苦涩酸辣,不可口,采以浸酒。另有《荔枝谱》载以核熳火中烧存性,为末,新酒调一枚末服,治心痛及小肠气。。《玉揪药解》中称荔枝'最益脾肝精血、阳败血寒、最宜此味,血寒宜荔枝'。说明荔枝核能行气散结、祛寒散滞、理气止痛。《景岳全书》中采用荔枝核配伍木香治疗顽固性腹胃脘痛:荔枝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现今《中华本草》记载其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为:常绿乔木。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叶片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无毛,薄革质或革质。圆锥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草性,雌雄同株;萼浅杯状,深5裂,被金黄色短绒毛;花瓣5,基部内侧有阔而生厚毛的鳞片;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mm;子房密被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cm,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

1.2产地及产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