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实验中,主要探索如何制备介孔尺寸在10nm以上,尺寸均一、规则形貌,能高效催化富集磷酸化蛋白质的大孔径介孔材料。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符合此次实验目的的方法主要有模板法,加入憎水的扩孔剂,溶胶-凝胶法法,硬模板法以及水热处理。
根据实际实验条件及实验目的,联合模板法和扩孔剂符合此次实验目标。
具体操作为:使用Pluronic F127作为模板,在15℃下存在加入扩孔剂TMB和无机盐(KCl),通过低温方法可合成具有大孔径尺寸的均一PMO空心球。
得到的可控直径为1216nm的空心球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溶液中,并且在粉末中有少量聚集;通过调整合成参数,可以简单调整孔径和结构。
所获得的PMO空心球显示出高孔体积(2.5cm3/g)和大孔径(高达15.1nm)。
自立题以来,该阶段的工作处于方法探索阶段,因为实验条件的限制级目标介孔孔径等因素的限制,需要参阅大量中外文献,资料,找到适合的方法,比对并优化最适宜的实验条件,所以前期工作会比较耗时。
摘要 介孔材料结构可控、孔径可调(根据 IUPAC 的定义,介孔的孔径为 2-50nm),开放的骨架结构和高比表面积,使介孔材料在吸附分离、催化、传感器、环境保护和纳米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重要的应用价值。
而介孔材料最主要的应用价值表征在孔道结构、孔径尺寸和孔容三个方面,所以近年来对介孔分子的结构、孔径大小、孔道形状以及与磁性粒子的组装等的开发和设计成为研究热点。
本实验拟通过调节介孔孔径大小实现磷酸化蛋白质组的高效富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