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严监生到葛朗台——中外吝啬鬼形象之比较文献综述

 2022-12-10 15:34:03

开题报告内容:

一、文献综述

马克思曾经从历史的高度分析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初期———而每个资产阶级的暴发户都个别地经过这个历史阶段———致富欲和贪婪作为绝对的欲望占统治地位”(《资本论》第一卷第651 页) 。资本主义的性质造就了吝啬贪婪的本性,吝啬鬼形象的葛朗台虽遭人愤恨,也是社会的自然产物。封建社会更是一个残缺的社会,有人为金钱而生,有人为金钱而亡。严监生贪婪成性,吝啬成癖,占有巨额财富却又成为金钱的奴隶。

纵观东西方文化的发展,针对吝啬鬼的形象分析、论点颇多。根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体的情节说明吝啬鬼的性格特征和为人憎恨的贪婪特性。较之于中外吝啬鬼形象的比较,从社会到文化背景,分析吝啬性格产生的原因不在少数。有些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对严监生等吝啬鬼进行深入的原因分析,为其吝啬鬼形象平反。

二、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目的及意义:用文学作品的形式剖析人性的劣质——贪欲与吝啬,在中外文学史上屡见不鲜。从中国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到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这两个经典吝啬鬼形象虽出自不同年代、不同国度和不同作家之手,他们对金钱与财力的病态贪婪,却如出一辙。他们堪称丑类,永远是人们谈笑戏谑的对象。严监生和葛朗台也成为“东方守财奴”和“西方吝啬鬼”的代名词。

然而由于两位作家所处的文化背景,时代环境,各自的人生经历不同,他们笔下的两个吝啬鬼所体现的性格特点有相似也有相异之处。如葛朗台的狡诈贪婪,冷酷无情,严监生的自视甚微,小心谨慎。本文通过对比两个吝啬鬼的人物形象,分析二者性格特点异同,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中西方写作特点和文化背景区别。

三、课题提纲

第一章 对《儒林外史》《欧也妮·葛朗台》中人物相关背景介绍

介绍两部著作的写作年代及背景。深入著作分析严监生和葛朗台的生活背景、教育背景和相关人物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