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题缘由:
约翰·福尔斯(1926-2005)是20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诸如,《法国中尉的女人》、《收藏家》和《魔法师》,已成为英美两国各大学文学课的指定教材和必读书籍,也是评论家们多作评价的著作。
而《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他的经典之作,自1969年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被誉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该小说通过讲述19世纪英国贵族青年查尔斯·史密斯与被蔑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伍德拉夫间的爱情故事,塑造了神秘的独立的具有反叛精神的追求自由和解放的女主人公形象。所以这本小说也被誉为女性探索自我和自由的经典读本。
该小说发表的1969年正值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的兴起,当时欧美妇女解放运动的主要目标就是批判性别歧视和男性霸权。很显然,福尔斯受到了第二波女性主义的影响,于是一个在维多利亚时代下,以常人不能理解的方式去寻求独立、自由与解放的女主人公形象油然而生。
与此同时,福尔斯巧妙地运用叙事拼贴、戏仿、任意时空和开放式结局等叙事手段,改变了作者、人物、读者间的传统关系,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由的叙事形态,让读者感觉作者并没有对书中人物与情节发展进行干涉;同时,该小说中展示的三种结局,也给读者以想象结局发展的空间。这种全新的自由的小说叙事形式,为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多样化、灵活性的发展方向,也使该作品成为反击20世纪60年代“文学衰竭论”和“小说困境论”的一部力作。
选题意义:
《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背景设立于维多利亚时代,原文中这样描述,“维多利亚时代中期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现象的时代,特别明显的是,它在思想意识、适德观念上有着因循守旧、妄自尊大、虚伪自私的特点。”这个时代以父权思想为主导,男性作为社会主体,在一切社会领域占尽优势,是社会主流思想、伦理道德的制定者,而女性则处于劣势地位,被领导着,被统治着,受到男性的思想与道德标准的束缚,并作为男人的附庸品,一个漂亮端庄、顺从腼腆的装饰物。
而在这样丑恶、冷酷的环境下,女主人公萨拉则是独立的反叛的追求自由的,正是一位具有现代女性主义思想的女性。尤其在小说的61章的第三种结局中,她拒绝了查尔斯的求婚,因为她要保持一个女人的自由和独立,不要婚姻成为她的枷锁。就如诗人裴多菲所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而小说44章的第一种结局:查尔斯履行了与蒂娜·欧内斯的婚约,生了7个儿女,生活辛福美满,而萨拉从此音信全无。这种符合维多利亚传统观念的结局,显然是作者所嘲弄的,是用来对比后面的结局。这是查尔斯的幻想。在小说60章的第二种结局中,与蒂娜解除婚约的查尔斯,几番周折后,找到了萨拉,并破镜重圆,儿女双全。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浪漫的结局。
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分析小说所展现的三种结局,主要是通过第一种和第三种结局的比较分析,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中体现的福尔斯的女性主义思想。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功能对等理论下《红楼梦》杨译本与霍译本文化负载词的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 《瓦尔登湖》:现代精神危机的一剂解药 Walden: Medicine for Modern Spiritual Crisis文献综述
- 英文广告中的性别话语建构探析 Analysis of gender discourse construction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文献综述
- 《红楼梦》中熟语英译策略对比研究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Idiom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文献综述
- 读者反应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例析文献综述
- 从礼貌原则视角分析《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会话文献综述
- 关联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人物塑造文献综述
- 关联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书信探析文献综述
- 广告翻译的本土化研究文献综述
- 论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传统女性和新女性形象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