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根据《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止到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22200万,占总人口的16.1%,且这一数据逐年增加。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14386万,占总人口的10.5%。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巨大,占医疗总费用的30%至35%,是年轻人医疗费用支出的3倍。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用药问题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老年人与儿童一样属于特殊群体,用药安全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目前儿童用药方面的研究已经十分广泛,很多政策和建议已经被推行和采纳,儿童用药安全得到了相应的改善,而老年人用药安全方面的相关研究却很缺乏,老年人的生命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我国药物很少有适合老年人服用的规格,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药品说明书中缺乏老年人用药信息,而且老年人超说明书用药行为非常普遍。本文针对这些老年人用药的问题,探究造成老年人用药安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我国老年人用药相关政策的制定、老年人安全用药问题的改善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相关专题文献对目前我国老年人用药现状所涵盖的各方面都有比较详尽的分析,尽管具体的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上都覆盖了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陈湘(2012)指出生产企业制造的药品规格只适用于成人,而老年患者通常需要通过分割剂量的方法来服用,而有的药物难以分割剂量,并且分割剂量又会导致药效无法发挥;赵红英(2016)对沧州市中心医院老年科的1680位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发现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很高,不同症状的发生率也不同;刘科兰(2016)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发现给药途径不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同。我国法律法规对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说明书中老年人用药的有关要求分别作出了不同规定,但是张雅婷(2016)的meta分析显示药品说明书中老年人的用药信息缺陷严重。蒋正立(2012)的调查也显示不同药品说明书中老年人用药信息缺陷的程度也不相同。展宏刚(2016)的论文对于某养老院中老年人超说明书用药现象进行了调查。我国老年人用药现状存在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解决。
针对目前老年人用药存在的问题,很多文献都对某一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关于老年人药品规格缺乏的原因主要是药品研发成本很高,企业缺乏动力进行老年人用药研究,同样这也是药品说明书中老年人用药信息缺乏的原因之一。张彩华(2006)认为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主要是由老年人的体质原因和合并用药导致的。沈奇(2009)认为临床试验开展困难是药品说明书中老年人用药信息缺乏的主要原因,其中伦理因素和临床试验受试者缺乏制度保障使得临床试验开展困难。而刘皈阳(2013)的观点是药品说明书更新慢导致超说明书用药现象普遍。
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尽管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但是都是从医师、监管部门、药品生产企业、立法的角度出发。医师应当优化给药方案以及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指导和教育,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监管部门应当建立老年人不良反应监测网,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同时制定超说明书用药规范,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加强用药研究,生产适合老年人服用的药物规格,及时更新药品说明书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政府也应当制定相应激励机制,鼓励老年人用药研究。
综上所述,已经有一些学者研究过老年人用药问题,从不同的方面入手深入展开,提出过一些非常具有实用价值的建议,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这些问题背后原因的分析趋于相同,而且研究都过于片面缺乏总体的概括和分析。本论文通过归纳和吸收不同学者的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总结,希望能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更为宏观的认识,也希望借此提高大众对于老年人用药的关注程度。
三、主要内容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