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同里,江南六大名镇之一,位于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紧依上海、苏州、杭州中国南方三大著名城市。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海内外。与此同时,同里因其自然优势被誉为“天然摄影棚”。同里的古色古香、多姿多彩,为现代媒体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成为现代媒体艺术的创作基地。自1983年著名导演谢铁骊执导《包氏父子》以来,已有《红楼梦》、《家·春·秋》、《戏说乾隆》等100多部影视片在同里拍摄。去年,同里举办了首届中国同里电影论坛,进一步增强了在影视界的影响力。同里的文化活动是媒体的聚焦点。因此,同里古镇凭借自身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自然风光景观,成为了旅游的热门之地。
在苏州,与同里文化气息相近、风光同样旖旎的还有乌镇、昆山,它们在旅游业发展方面,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将戏剧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并积极维持二者的良性互动。大力举办文化艺术节,打响了乌镇、昆山的知名度。对同里来说,这种发展模式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
乌镇艺术节由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共同发起,自2013年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从第二届开始,分别以“化”“承”“眺”“明”“容”为主题,由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等单元组成。从最初的上映,到对戏剧的不同角度解读,每一届都有新的亮点带给观众。通过和旅游的结合,戏剧在乌镇找到了新的产业表现形式,乌镇也通过戏剧节形成了自己的文化品牌,让乌镇这个旅游特色小镇真正做到“一样的小镇,不一样的乌镇”。但是,乌镇戏剧节也有为人诟病之处:戏曲内容不易懂;形式大于内容;演出时间安排不合理;票价昂贵。
再说昆山,它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在今年举办了“戏曲百戏盛典”活动,以“戏曲的盛会,百姓的节日”为宗旨,以“汇中国百戏,展戏曲新颜”为主题,计划连续举办3届,在3年内将全国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曲目集中到昆山进行展演。“百戏盛典”最直接的意义,就是促使各地文化主管部门改变观念,给予各地现存的小剧种足够的重视。相比乌镇戏剧节,昆山这次的戏曲节更亲民。主要表现在:一、观看便捷。二、低票价惠民。三、鼓励全家观剧。
对比乌镇、昆山,同里尚未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于旅游业的作用。为此,同里需从挖掘文化内涵着手,加大旅游业的结构性调整力度,对文化产业进行深度开发,打造同里的文化特性,彰显古镇文化魅力。考虑到同里已经成为现代艺术——电影重要的创作基地,我们可以进行逆向思考,将同里与古典文化相结合,将同里打造成古典文化的代名词。至于在举办文化艺术节时,选取何种古典文化形式,同里可将昆曲作为重点。众所周知,苏州是昆曲的故乡,这就决定了同里与昆曲的结合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优势。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民间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它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平民化、通俗化的风格受到不同阶层人士的喜爱,而昆曲作为戏曲的一种,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物质遗产代表作”。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包括昆曲在内的传统戏曲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生存发展状态着实堪忧,大有从人们日常生活中消失的倾向。其面临的发展问题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社会生活和戏曲艺术形式的变化造成的问题 戏曲的基本功能是“寓教于乐”,其作用是教化人民、传播历史知识和传递生活中的欢乐。而且,在内容方面,多为才子佳人、英雄好汉、巾帼英雄以及代代相传的美好神话。戏曲艺术创作周期长,需要有专业的人群进行演绎,且自身有严格的规律。在当今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时代,戏曲的内容和形式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面前都表现出不适应的状态。 (二)艺术观赏形式带来的问题 以前,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就是戏曲,经常在搭建一些戏台或者是在广场上演出。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出现,而且电视也逐渐普及,各种歌舞晚会也慢慢出现,这种观演的形式极大地冲击了戏曲,戏曲的主流文化地位也逐渐下降。 (三)观众基础缺乏 关注戏曲的观众基础不雄厚,从事戏曲艺术的人才逐渐出现断层。如今戏曲遭遇到现代社会多元的娱乐文化挑战。在城市,很多人没有欣赏戏曲的习惯,而在农村,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没人学戏,即使存在人们也很少找到看戏的渠道。另外,比起现在一些影视、艺术学校报名的火爆,地方戏曲之类的传统文化精粹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在职演员又存在老龄化问题,专业戏曲人才青黄不接,是摆在戏曲发展道路上一个严峻的挑战。
为了挽救中国戏曲遭遇的危机,2017年党和国家贯彻落实振兴戏曲的文化治国理念,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地方戏曲、推进戏曲教育的政策,并推行各地剧种保护的措施。分别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植;二、大型艺术节的开展;三、地方剧种的保护与发展;四、新模式的开拓;五、戏曲进校园。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