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盐城市湿地生态旅游文化节策划案文献综述

 2023-11-25 09:23:37

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节事活动是一种经济载体,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项活动,也是一种发展。旅游文化节作为节事活动众多种类的一种,既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强行业间交流合作,产生强大的产业联动效应的直观影响,又有提升地域知名度和美誉度、弘扬特色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的潜在价值。同时,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人们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与环境息息相关的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而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自然旅游,是旅游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和以大众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既迎合了旅游者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目的,又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需要,有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必将成为21世纪旅游的热点和主流。湿地,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与森林和海洋并列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的美名,拥有众多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对经济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都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因而,湿地作为众多生态旅游类目中的重要一类,开发潜力日益显现,物种的丰富性和景观的多样性已使其成为许多特色旅游活动的场所。因此,举办湿地生态旅游文化节不仅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知名度,还可以进一步宣传湿地文化、展现湿地的重要性、响应绿色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盐城,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东临黄海,西接淮扬,南临通泰,北至连云港,全境为平原地貌,河渠纵横,物产富饶,素有“百河之城”、“鱼米之乡”的美称,有着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和十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盐城作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广的海域面积和最大的沿海滩涂,拥有的天然湿地类型包括沿海滩涂、湖泊、河流、芦苇沼泽等。盐城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为典型的泻湖型湖荡湿地,被誉为“金滩银荡”,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重要湿地名录”、“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盐城射阳河口以南的沿海地段还以每年1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大海延伸,是江苏最大、最具潜力的土地后备资源,被称之为“黄金海岸”;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原始生态保持最完好的海岸型湿地,是世界重点湿地保护区,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世界60%以上的野生丹顶鹤和25%以上的麋鹿种群都生活在这里,因此盐城也被誉为“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世界”。另外,盐城湿地被列入了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十三五”旅游发展规划》中,《规划》中要求,入选项目要依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目的地,满足大众化、多样化、特色化旅游市场需求。

就盐城生态旅游业目前的发展成果而言,盐城市曾先后荣获“最美中国·生态旅游、特色魅力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十佳绿色生态旅游城市”、“亚洲旅游业金旅奖·十佳绿色生态旅游目的地”、“lsquo;一带一路rsquo;旅游文化名城”等称号。举办过的关于湿地生态旅游的活动也很多,如“中国盐城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暨第X届海盐文化节”,该活动自2007年开始,于每年5月18日举办,是盐城市最大规模的生态旅游节,可以说已成为展示盐城之城市形象、旅游风采的城市名片。规模稍小的如“畅游盐都金秋行暨第X届盐城大纵湖湿地生态旅游节”,该活动自2015年也是每年一届,重点是展示盐都旅游特色产品,发挥节庆活动对旅游业发展拉动作用。还有建湖县举办过三届九龙口生态湿地旅游节,后发展成文化艺术周;盐都区旅游局组织为宣传推广“多彩盐都,欢乐水乡”旅游品牌,推广“大美湿地,水韵盐城”城市形象,参加了在成都世纪城新会展中心举办的2017成都国际旅游展,向境内外参展观众和旅行商推介了丰富多彩的盐都旅游资源和主题线路产品。这些活动都具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特点,活动的形式也是多姿多彩,大多凸显重点项目以招商引资,促进科技创新与合作、注重地域特色宣传、实现旅游惠民从而推动项目经济与社会效益的融合。

但是这些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长远的发展角度看,这些不足之处可能会对整个旅游业的旅游客源、环境保护、经济商贸合作造成一定不利影响。这些也将是我在该课题的策划案中所要尽量完善或完善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重开幕式轻后续活动。开幕式对于一个活动来说就像人的“脸面”,对于宣传旅游城市形象、吸引人们眼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有不少旅游文化节都逃脱不了重金打造隆重开幕式、随意应付后续活动的套路。但“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所以我认为开幕式重要,开幕以后的活动同等重要,应追求开幕式的精彩,更应追求活动的过程性、产业的带动性和公众的参与性,让人由衷生出几分“来了就不想走”、“来了还要再来”的感受。所以我会在本次策划案中对这个问题进行比例的调整、对资金、时间、人力进行合理分配,尽量避免头重脚轻或虎头蛇尾的现象。

二是活动的环境保护效益低。环境是最好的旅游产品,旅游发展依托环境,且游客旅游的目的大多是为了接近大自然和放松身心,但还是会有很多游客忽略自身要承担保护自然生态的责任。例如有的节庆活动人气很旺,但大片绿地草坪遭殃;有的游客爆棚,但垃圾也是遍地可见;有的节庆前期全城动员干干净净,节庆过后却脏乱不堪、不闻不问。这些现象长而久之不仅会对自然资源本身造成污染,还会对其他潜在游客带来不良的印象,可见做好环保工作、加强环保意识是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我会在本策划案中着重强调这一点,在利用盐城自身已拥有优势,搭载世界绿色发展、生态发展潮流之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活动,让盐城更加成为一个“令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使盐城“湿地之都,水绿盐城”的形象更加实至名归。

三是过度依赖主景区。我认为要实现旅游业更高层次的发展,不应当只聚焦在一两个主大的景区资源,而是应当整合旅游资源,发展多个旅游景点,发挥各个景点的优势,从而提升旅游地的吸引力,减少部分资源过度开发、游客流动不均匀的现象。例如很多活动过度消费丹顶鹤和麋鹿,实际上还有很多迷人的湿地生物,我认为在合理开发的前提下,发展一些其他小特色景点也是十分可行的。所以在本策划案中,我认为开展一场关于湿地生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的论坛是必要的,所以在该次策划案中会搭建一个为盐城的湿地生态资源发展规划、特色旅游业建设检验发展成果、估计发展前景的交流平台,为各方同行业提供一次互相交流,商讨合作,共同发展的机遇。

四是文化与旅游还有待继续磨合,“盐城”的概念不够深入人心。旅游和文化这两个不同领域若能完美结合,将会是旅游界和文化界的盛事。事实上,以往的类似活动多是以文化之名行商业之实,当然也是有文化做依托的,但多是以宣传片、展览会这种单独的形式呈现,很少将其融入旅游活动中,不能真正将文化与普通大众相融合,如此也少了很多“寓教于乐”的趣味。另外,湿地也不是只有盐城所拥有,仅仅打着湿地面积广、生态资源多的旗号是无法立足的,“物以稀为贵”,相比其他区域的湿地,应突出盐城湿地的独特之处,例如空中翱翔的丹顶鹤、草地奔腾的麋鹿、海里畅游的中华鲟,这些原始的、自然的、梦幻而充满野趣的盛大景象只能在盐城看到,而且在湿地的水域中的海产品更是丰富多样、味道鲜美,尤其是大丰和东台的贝类海产品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畅销海内外。所以在本次旅游文化节的策划中,我会将文化融入到旅游中,将受众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游客、消费者,还可以是大学生、当地居民、志愿者等,让人们真正深入湿地生态,感悟湿地文化,享受湿地之旅。重要的是,在本次策划中要突出“盐城”的地域特色,彰显盐城湿地的独特魅力,使盐城成为游客选择湿地生态旅游的首选考虑的目的地城市,如此选择由盐城举办该旅游文化节才有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