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RA周制剂的市场现状分析文献综述

 2022-12-23 17:22:52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糖尿病作为生活中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导致糖尿病患者数量增加较快,在这其中有90%的患者为Ⅱ型糖尿病(T2DM,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从国际糖尿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于2019年发布的世界糖尿病地图的数字当中可以看到,全球有4.63亿患者,中国糖尿病人数为1.16亿人,占全世界糖尿病患病人数的20%。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有着患病率高,诊断率低,达标率更低的特点[2],许多糖尿病人急需得到有效的治疗。美国糖尿病学会(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指南中对于糖尿病药物之间的对比中,传统的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磺脲类以及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疗效强,但是低血糖事件发生概率以及体重增加风险等方面较大风险,新性口服降糖药(SGLT-2,DPP-4i)在安全性和体重方面有所改善但疗效较弱,临床中最常用的胰岛素疗效最强,但是低血糖风险大,存在体重增加风险,同时需要每日注射。目前新型的注射类药物是GLP-1受体激动剂,该药物兼顾了强效降糖,低血糖风险和体重控制,是目前比较理想、最具前途的血糖控制方法,临床中所使用的GLP-1RA类药物注射次数有3次/天、1次/天或1次/周。

随着国内外糖尿病指南对于GLP-1RA在临床中的地位逐渐提升,并作为口服药失效后推荐的第一针药物,GLP-1RA在指南中地位的明显提升。加之如今国内外几家糖尿病研发生产药物的公司相继研发上市了此类药物,该种药物的疗效以及安全性都在不断提升,GLP-1RA势必将成为未来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款明星产品。

因此本课题拟对GLP-1RA类药物的周制剂当下市场现状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依据糖尿病指南,本研究拟从对比中找到GLP-1RA的目前定位并通过对全球以及国内GLP-1RA药物的销售数据的分析,同时考虑不同的药品主要适应症(例如:利拉鲁肽以减重为主,而度拉糖肽等产品以降血糖为主),从而得出未来15年糖尿病患者增长的预测情况以及未来该类产品周制剂的发展前景。

二、文献综述

抗高血糖药物种类愈发全面,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A)激动剂已成为2型糖尿病(T2DM)治疗中的新选择。从基础研究到临床研究,从降糖效果到减重效果,医学界不断有新证据出现。随着对于此类药物认知的提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的上升,GLP-1RA的市场潜力很大。本文结合指南中治疗推荐以及GLP-1RA药物自身适应症与当前销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糖尿病患者增长速度以及肥胖率增长速度作为考量依据,对GLP-1RA周制剂的当前市场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进行研究和展望。

IDF 2019年世界糖尿病地图中披露[1],全球约约4.63亿20-79岁成人患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将达到5.784亿,在2045年更会达到7.002亿。而JAMA在2017年所公布的糖尿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2],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高达8.3%,同时有着患病率高,诊断率低,达标率更低,仅为15.8%的特点。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全世界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上涨趋势,仍为非仍然非常迅速,并且中国对于糖尿病治疗需要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手段。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2018年所发布的中国二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本中[3],提到当在糖尿病治疗当口服药控制不佳时,可选用二联治疗,这时可以考虑起始胰岛素注射,其中就有GLP-1RA.同时,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在2014年所发布的糖尿病治疗诊断指南[4]以及ADA与ACE所联合共同2014年所发布的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5],以及ADA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所共同制定的糖尿病治疗流程图[7][8]当中都可以看到,在单药口服治疗不达标时,可以在二联治疗时起始胰岛素的治疗,那么在胰岛素当中,也将GLP-1RA为口服药,失效后的第一针的选择,区别于以往指南当中,以基础胰岛素作为口服药失效后的第一针,我们可以看到中外指南中GLP-1RA的地位在不断的上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