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1. 老年慢病健康管理基本概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又称慢病,是一类起病隐匿、潜伏期长、病程长且缓慢、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生物病因证据、无明确治愈指征的疾病总称[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慢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其疾病负担已占我国总疾病负担的70%[2]。老年人慢病问题不再只是个人、家庭所关注的问题,更是受到了社会和国家的广泛重视,加强慢病健康管理(Chronic disease management,CDM)也愈发关键。
CDM是指从事慢病治疗与预防工作的相关人员为慢病患者提供全面、连续、主动的管理,以达到促进健康发展、延缓疾病进程、降低伤残率、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医药费用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3]。目前国外常用CDM模式有:慢病照护模式、慢病自我管理模式、延续性自我管理模式和英国CDM系统模式。国内主要有:慢病信息监测系统、慢病自我管理模式、社区慢病健康管理模式、社区慢病临床路径管理模式等[4]。其中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5]。
2. 社会网络理论研究与分析方法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中个体与个体之间联系的集合,它是由点(个体)和各点之间的连线(个体之间的联系)组成的[6]。本质上,社会网络是为了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利用的关系网,强调参与其中的每个个体都与其他个体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7]。
社会网络发展至今形成了多种理论模式,其主要核心模式有以下内容:
第一是网络结构观,其代表人物是哈里森怀特、马克格拉诺维特和林南等。这种理论将人和人之间、组织和组织之间的纽带关系当作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结构,并重点分析纽带关系对人及组织产生的各种影响。网络结构观提出,所有的主体(包括人或者组织)同另外的主体之间的关系都将会对主体的行为产生各种影响。
第二是市场网络观,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哈里森怀特,他在《市场从何而来?》里提出,市场来自社会网络。
第三是弱关系力量假设理论,1973年,美国社会科学家格兰诺维特最早在其研究论文《弱关系的力量》提出联结强度的概念,他将联结分为强联结和弱联结,强联结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联结有助于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纽带关系。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