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3、HDAC双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与生物活性评价文献综述

 2022-12-24 16:18:38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作用于STAT3/HDAC的双靶点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是一类蛋白酶,对染色体的结构修饰和基因表达调控有着重要作用。在癌细胞中,HDAC的过度表达会导致一些抑制基因表达减少。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ors,HDACi)则可通过提高染色质特定区域组蛋白乙酰化,从而调控细胞凋亡及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和稳定性,诱导细胞凋亡及分化,是一类新的抗肿瘤药物。STAT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是一种存在于胞浆中的转录因子,它可以介导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对细胞的影响。STATs的异常激活,特别是STAT3激活,和多种人类恶性肿瘤相关联。在约70%肿瘤组织中都能发现持续激活的STAT3蛋白,同时,异常激活的STAT3蛋白通过上调调控细胞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和入侵的关键基因来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目前有研究表明,同时抑制这两种蛋白,可以起到协同抗癌的作用。在药代动力学方面来看,同时服用两种药物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从而降低药效,所以本课题计划开发STAT3,HDAC双靶点抑制剂,从而发挥最大的抗癌作用。

研究方法:

  1. 文献调研、设计目标化合物结构及其合成路线;
  2. 合成目标化合物、分离纯化与结构鉴定;

采购原料,在实验室内通过五步路线合成目标化合物;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析仪分离得到纯化合物;

综合运用各种光谱技术(ESI-MS、UV、IR、1H-NMR和13C-NMR等)确证化合物结构;

  1. 测试化合物活性(MTT)
  2. 靶点验证(虚拟对接验证)

文献综述

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在发病过程中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酶、结构蛋白和转录因子。尽管作用于单一靶点的生物活性分子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癌细胞可以触发补偿性生存途径,通路靶向的抗癌药物在开始应用时可能有显著效果,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大量耐药细胞出现,这些抗癌药物的疗效显著下降,无法提供有效和持久的肿瘤治疗效果。

现有两种策略可以用来解决该问题:一种是联合用药,但这一策略面临着患者依从性差、药代动力学复杂以及药物与药物相互作用等缺点,严重影响其中一种或多种药物的有效性。另一种是将几个生物活性基团结合到一个单一分子中,产生能够同时作用于多个细胞通路的单体化合物,与单一靶向制剂相比具有更高的效率,可以有效地克服药代动力学的缺点,并降低开发成本.因此,多靶点药物的开发已经被认为是发现新型抗癌药物的有效途径,具有很大的开发前景[[1]]。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肿瘤细胞凋亡的阈值,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并且可与多种抗肿瘤药物联合使用发挥协同作用[[2]]。另外,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异常活化对癌症的发生具有促进作用,使用靶向STAT3抑制剂也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3]]。这两种抑制剂如果同时给药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降低药效,因此开发一种STAT3和HDAC双靶点抑制剂以提高抗癌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