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癌症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是一种由光引发的非侵入性癌症治疗方法[1]。
是指在特定波长激发光的照射下,光敏剂(Photosensitizer, PS)分子由基态变为激发三重态,并将能量转移给三线态氧分子,接受能量的氧分子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生成活性氧物种(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如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及自由基等,进而氧化周围的生物分子,杀死癌细胞,破坏肿瘤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它能选择性的治疗局部肿瘤而不危及正常组织,具有很好的空间选择性和最小的侵袭性[1],并发症少、实施简便、可反复实施。
与传统治疗方法(手术、放疗、化疗、热疗、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不互相排斥,有一定的协同作用,使其在现代肿瘤治疗中具有特殊地位。
最近,基于不同治疗应用的研究已经从单一PDT转向光热疗法、化疗、放疗或基因疗法联合PDT治疗,这些组合进一步优化了癌症治疗的效果[2-6]。
尽管如此,PDT在应用中仍旧存在许多问题。
用于PDT的常规光敏剂常常受可见光刺激,组织穿透有限,妨碍了PDT在治疗深度肿瘤中的应用[7-11]。
同时,PDT治疗后会导致严重的肿瘤组织缺氧,也进一步限制了其治疗效果[12]。
DNA是ROS攻击的重要靶分子之一。
有研究表明,癌细胞内的ROS可使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 )池中游离的鸟嘌呤(guanine,G)发生氧化,生成8-oxoG(8-oxo-2-deoxyguanosine),诱发碱基对错配导致的细胞凋亡[13]。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