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背景
脂质体, 是由磷脂和其他两亲性物质分散于水中, 由一层或多层同心的脂质双分子膜包封而成的球状体。60 年代末Rahman 等人首先将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应用。近年来,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制备工艺逐渐完善, 作用机制进一步阐明。脂质体可在体内降解, 无毒性, 无免疫原性。其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指数、降低药物毒性、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减小药物剂量。近年来,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 进展迅速。
脂质体具有类细胞结构,进入体内主要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而激活机体的自身免疫功能,并改变被包封药物的体内分布,使药物主要在肝、脾、肺和骨髓等组织器官中的蓄积,从而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减少药物的治疗剂量和降低药物的毒性。目前,制备脂质体的方法较多,常用的有薄膜法、反相蒸发法、溶剂注入法和复乳法等,这些方法一般称为被动载药法,而pH梯度法,硫酸铵梯度法一般被称为主动载药法。
盐酸伊立替康(Irinotecanhydrochloride,CPT-11)是一种水溶性喜树碱衍生物,为特异性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商品名开普拓,化学名7-乙基-10[4-(1-哌啶基)-1-哌啶基]羧氧基喜树碱,分子式为C33H38N4O6HCl3H2O,相对分子质量为677.19,具有水溶性好、抗瘤谱广等特点,是治疗转移性结肠直肠癌的特效药,对小细胞及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等也有一定疗效,对氟尿嘧啶耐药病例仍有效。CPT-11是由日本Daiichi Seiyaku公司和Yakult Honsha公司研制开发,1994年在日本首次上市,作为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药物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已获得FDA和欧盟的共同批准,在全球100多个国家上市。
二、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CPT-11具有pH依赖性,在生理条件下,其内酯环结构易转变为无药理活性且毒性较大的羧酸盐形式。此外,CPT-11不良反应大,常表现为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脱发和乙酰胆碱能综合征等,因而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本课题以主动载药法将CPT-11包载封于脂质体内水相,可保护其活性内酯环的形式,避免药物的开环降解,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脂质体能显著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改善其体内分布,通过被动靶向作用增加药物在肿瘤部位的聚集,提高药效,降低毒性。与此同时,研究伊立替康脂质体的外观、体外释放、包封率等理化性质。
三、预期目标
(1)建立盐酸伊立替康体外HPLC分析方法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