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仁的本草沿革与DNA条形码鉴定研究文献综述

 2023-02-14 19:30:06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砂仁又名缩砂密、缩砂、缩砂仁等,是一种芳香性消化系统药,来源于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Lour.、绿壳砂 Amomum villosum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T. L.Wu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等症。[1]因其具有的芳香性而常被用作烹饪的调味品,可去腥除膻增香,醒脾健胃。砂仁作为我国传统四大南药之一,已有千年历史,商品渠道主要分为国产砂仁及进口砂仁,前者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海南等地,后者主产于越南、泰国、腼甸、印度尼西亚,对于进口砂仁的基源问题尚存质疑;但因砂仁不易授粉,自然结果率低,市场供不应求,而人工栽培条件和成本高,导致了诸多混伪品的出现。本课题通过梳理砂仁的本草沿革、药典沿革、植物学特征;收集不同基源、基地、市售、混伪品等砂仁的药材;对砂仁及其混伪品性状判断;并运用不同的DNA条形码技术对砂仁进行鉴别。综合上述方法及结果对砂仁及其混伪品进行评价。

砂仁最早由波斯(今伊朗)引进名为缩砂蔤,始载于唐《药性论》:君。出波斯国,味苦,辛。能主冷气腹痛,止休息气痢劳损,消化水谷,温暖脾胃,治冷滑下痢不禁。[2]对砂仁的性味及功效有了初步的说明;而唐末五代的《海药本草》称其为缩砂谓:......生西海及西戎诸国。味辛,平,咸......孙尚药治妇人妊娠.....胎动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缩盛,慢火炒令热透,去皮用仁,捣罗为末,每服二钱,用热酒调下。须臾觉腹中胎动处极热,即胎已安。神效。[3]认为其性味辛、平、咸,并对安胎有神效。西戎即波斯国,指我国新疆以西的波斯湾各国;西海指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一带地区,具体地区为越南、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国。表明唐时所用缩砂蜜主要出自西亚、东南亚。[4]我国的本土砂仁最早发现于宋代,记载于《本草图经》,对其外观性状进行了介绍:缩沙蜜,出南地,今惟岭南山泽间有之。苗茎作高良姜,高三、四尺;叶青,长八、九寸,阔半寸以来;三月、四月开花在根下;五、六月成实,五、七十枚作一穗,状似益智,皮紧浓而皱如栗纹,外有刺,黄赤色。皮间细子一团,八漏可四十余粒,如黍米大,微黑色,七月、八月采。并附有较为还原的新洲缩砂密图,新洲即现在的广州新兴县。[5]根据砂仁的本草沿革可知,砂仁始于波斯引入,在宋代广东新洲(今新兴县)地区发现本土砂仁,清末民国时期则以广东阳春蟠龙山为砂仁质量最佳产地,用药历史逾千年,我国关于砂仁的本草著作主要记载砂仁的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等用药内容,关于鉴别砂仁性状记载相对较少。今商品渠道也主要由进口砂仁及国产砂仁组成,并以阳春砂质量为最佳,然而进口砂仁的基源未有详尽记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简称《药典》)是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具有法律效应和规范化的法典。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发展,《药典》对药材的标准也不断完善。砂仁的药材标准最早记载于1963年版的《药典》,本课题就来源项、鉴别项、含量测定项对砂仁不同版本药典内容进行对比。《药典》具有规范性、科学性、权威性,是药品质量与安全的保障;从药典沿革也可客观反映当代我国医药水平及检验分析技术,对药材的鉴别技术从基源鉴别、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一步步发展而来,在含量测定方面,也有越来越多简便高效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药品标准并控制掺假混伪品等问题,提高药品标准质量控制水平。

由于中药的来源存在同物异名或异名同物、易混种类多、人为掺伪等现象,给中药鉴别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传统鉴别方法多依赖经验,有些区别肉眼难以识别,部分中药及其混伪品在加工或炮制后,性状更为相近,给鉴别加大了难度;理化鉴别则因化学成分生长发育阶段、生长环境条件、加工炮制方法等因素影响,给鉴别带来了局限性。就砂仁而言,是以果实入药,市售药材会方便百姓进行去壳或打粉处理,增大了掺假可能性,上述鉴别方法较难得到真实准确的结果。随着技术的发展,分子鉴定技术逐步成熟应用于刑侦、疾控、动植物亲属关系等多领域。仪器分析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中药鉴别领域的运用,形成了中药分子鉴定技术。中药的分子鉴定是应用DNA分子标记技术鉴定中药原植物及其药材和饮片的方法。[6]利用现今的核酸技术对生物中细胞核或非核区的DNA或RNA进行长度分析,序列比较,从而区分生物的不同种属。分子鉴定技术与传统鉴定方法相比,具有微量,适用于名贵样品、适用破碎组织、粉末、体液、分泌物等样品、便捷、准确、特异性强、无需物质基础等信息(利用物种间在核酸DNA和蛋白质存在差异)、前景广阔、应用广泛等特点。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进行物种鉴定的DNA条形码技术位于分子鉴定技术最前沿,通过筛选通用条形码,建立条形码数据库和平台,运用生物学及计算机技术对比DNA数据进行物种鉴定。陈士林等在大量实验研究计算出上建立了中草药DNA条形码生物鉴定技术体系。[6]该法指导原则也已列入2010版《药典》,本课题以该法对砂仁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与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