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糖药物利拉利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文献综述

 2023-01-28 23:03:11
{title}{title}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降糖药利拉利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糖尿病是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糖代谢紊乱。一方面, 体内葡萄糖生成增加, 血糖来源增多; 另一方面,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减少,当血糖升高值超过肾小管对糖原的吸收能力时,便出现尿糖,故称糖尿病。临床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 两种,后者高达90%。糖尿病可引起酮血症,导致昏迷、冠心病、脑中风和胃动脉硬化、肾衰竭、肢体外周动脉闭塞以及视网膜出血、水肿、血栓等,最终导致失明。有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约2 000 万人,,发生在不同的年龄组。另据调查,在生活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发病率越高。[1]这样的数据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糖尿病的重视。

Ⅰ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制剂进行治疗,使血浆中低于正常值的胰岛素水平提高。

Ⅱ型糖尿病治疗使用的主要药物有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增敏剂、alph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糖尿病中成药、以及其他的胰岛素降解抑制剂、生物活性铬等。

表格1为各类降糖药的机制和代表药物简单的归类。

药物类别

作用机制

代表药物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主要通过刺激胰岛B 细胞释放胰岛素及轻微地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 而且可降低血清高血糖素水平

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美脲

餐时血糖调节剂如瑞格列奈

胰岛素增敏剂

能提高患者胰岛素敏感的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抗体与胰岛素结合后妨碍胰岛素的靶部位转运,高胰岛素血糖症时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酸中毒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状态

双胍类如盐酸二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类如马来酸罗格列酮

alph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可竞争性地与alpha;葡萄糖苷酶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减慢糖类水解产生葡萄糖的速度,并延缓葡萄糖的吸收

阿卡波糖、米格列醇

醛糖还原酶抑制剂

对糖尿病患者, 醛糖还原酶能将过剩的血糖分解为山梨醇, 山梨醇若被眼球吸收,就容易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山梨醇可影响神经细胞功能, 引起糖尿病的神经病变, 造成自主神经障碍和周围神经炎。

因严重肝毒性而被停用

糖尿病中成药

燥热伤阴或气阴两虚等证型,给予辨证施治,临床症状显著改善

渴乐宁、糖脉康、糖尿乐

胰岛素降解抑制剂

通过抑制胰岛素酶活性及抑制胰岛细胞外途径的降解, 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降低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

氯喹、羟基氯喹

生物活性铬

铬水平与血糖呈负相关,利用有机铬作为新的铬源降低血糖

葡萄糖耐量因子( GTF) 、烟酸类铬、吡啶羧酸类铬、氨基酸类铬、

表格1 各类降糖药的机制和代表药物

降糖药利拉利汀

本课题所涉及的降糖药利拉利汀( Linagliptin) 是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制药公司(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ceuticals Inc.)开发的口服降糖药物。中文化学名称: 8-[( 3R) -3-氨基-1-哌啶基]-7-( 2-丁炔基) -3,7-二氢-3-甲基-1-[( 4-甲基-2-喹唑啉基) 甲基]-1H-嘌呤-2,6-二酮;分子式:C25H28N8O2;分子量:472.54;CAS 登记号:668270-12-0。公司已于2003 年8 月18 日对利拉利汀申请了专利WO 2004018468、CN 1675212。此外,专利US 20100209506 和TW 201040185 对利拉利汀的组合物、剂型及其制备方法进行了保护。于2011 年5 月2 日经美国FDA 批准上市,商品名为Tradjenta,其结构式如下:

利拉利汀是一种二肽基肽酶Ⅳ( DDP-4) 抑制剂。DDP-4是细胞表面的丝氨酸蛋白酶,主要集中在骨髓,肠道和肾脏分泌,是一种降解肠降糖激素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酶。利拉利汀可增加肠内降糖素激素的浓度,以依赖葡萄糖方式刺激胰岛素释放和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血糖。利拉利汀既可单独服用,也可与其他现有药物联合使用,如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和吡格列酮等合用。目前尚未有利拉利汀与胰岛素联合使用的研究报道。利拉利汀不能用于Ⅰ型糖尿病患者或血中/尿中酮体升高( 糖尿病酮酸症) 的患者。在约3 800 名2 型糖尿病患者参与的8项双盲临床试验中,利拉利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证实。其主要不良反应包括: 上呼吸道感染、流鼻涕、喉咙痛、肌肉痛和头痛等。[2]

目前已上市的D p p -4 抑制剂主要有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和利拉利汀。现将己上市D PP -4 抑制剂的异同点列表比较如下:

西格列汀

维格列汀

沙格列汀

利拉利汀

治疗剂量(mg)

100

50

5

5

绝对生物利用度

87%

85%

67%

30%

半衰期(h)

8~14

2~3

2.5

131

给药次数

一日一次

一日两次

一日一次

一日一次

代谢活性

无活性

无活性

有活性

无活性

肾脏排泄

87%

22.6%

12%~29%(原药)

21%~52%(活性代谢物)

5%

肾功能不全者剂量调整

中度(50mg,qd)

重度(25mg,qd)

轻度(不需要)

中度(不推荐)

中、重度

(2.5mg)

均不需要

肝功能不全者剂量调整

轻、中度(不需要)

不推荐使用

中度(慎用)

重度(不推荐)

均不需要

药物相互作用

表2:利拉利汀与其他已上市DDP-4抑制剂的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 利拉利汀在较低的治疗剂量下即可维持较长的疗效,且主要经胆汁由肠道排出体外,只有5 % 经肾脏排泄,肾脏安全性较大。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服用其他几种DDP-4 抑制剂均需要调整剂量并定期监测肾功能,有的甚至禁用于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但利拉利汀因极少量通过肾脏排泄,故服用时无需调整剂量也无需监测肾功能,节约治疗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这是利拉利汀有别于其他DDP-4的独特优势所在。[3]

根据文献报道的利拉利汀的合成路线是:以8-溴-3,7二氢-3-甲基-1H-嘌呤-2,6-二酮为原料,经3 次取代反应和水解反应制得利拉利汀:

二、研究路线

(一)中间体8-溴-3-甲基-1,9-二氢-嘌呤-2,6-二酮

8-溴-3-甲基-1,9-二氢-嘌呤-2,6-二酮是合成利拉利汀的重要中间体。根据査找的资料[微软用户1],此中间体的合成路线有以下

路线一:

甲基脲和腈乙酸在醋酐中环合成嘧啶环,用亚硝酸钠在醋酸和水为溶剂的条件下在6位上亚硝基,用保险粉将亚硝基还原为氨基,再通过与甲酸反应合成嘌呤环,最后在8位上溴。[4]此路线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除第一步嘧啶环的合成产率较低以及最后上溴[微软用户2]效果不佳,其余各步均实际操作,较为可行。将第一步产率提高,对后续的反应有重要影响。所以要重点探索第一步的反应,通过反应时间、温度、pH值操作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收率,若不理想则可考虑更换反应原料及反应类型来合成嘧啶环。8位上溴[微软用户3]方法除了用液溴还有NBS等试剂,所以对这步也可进行研究,以提高上溴[微软用户4]的效果。

路线二:

此路线采用甲基脲、腈乙酸乙酯和乙醇钠在乙醇中回流,加水调pH至7合成嘧啶环。再用亚硝酸钠硝化,保险粉还原。根据文献报道,这两部产率高达90%以上,可以作为合成路线前两步的参考。

[5]

(二)中间体4-甲基-2-氯甲基喹唑啉

路线一:

此路线是将邻氨基苯乙酮溶于1,4-二氧六环中,通入氯化氢气体反应,控制反应在较低的温度,得到混悬液。氯乙腈也溶于1,4-二氧六环中,控时控温情况下加入混悬液,升温反应后分批加入水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液中,继续反应,经后处理后的得到产物。[6]

路线二:

此路线从原子经济性考虑不合适,原料也不易得。[7]

参考文献

[1] 文柳静,降糖药研究进展[A],中国药房,2007 ,18(23)

[2] 唐启东,宫平,利拉利汀(Linagliptin) [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1,21(5):408

[3] 刘芳,二型糖尿病治疗新药一利拉利汀的临床应用评价,第十三次临东铸理大套论文汇编

[4] Karine Lafleur,Danzhi Huang, Ting Zhou, Amedeo Caflisch,Cristina Nevado, Structure-Based Optimization of Potent and Selective Inhibitors of the Tyrosine Kinase Erythropoietin Producing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eptor B4 (EphB4), J. Med. Chem. 2009, 52, 64336446

[5] Ma, Yumei; Jia, Yunhong; Cai, Dong Jingxi Huagong Zhongjianti,Synthesis of 5,6-diamino-1-methyl-

2,4(1H,3H)-pyrimidine dione

[6] Pfrengle, Waldemar; Pachur,Thorsten,Preparation of chiral 8-(3-aminopiperidin-1-yl)xanthines,Assignee 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 KG, Germany 2006

[7] Combs, Donald W. et al,Phosphoryl chloride-induced ring contraction of 1,4-benzodiazepinones to (chloromethyl)qui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拟研究或解决的问题、采用的研究手段及文献综述,不少于2000字)

降糖药利拉利汀中间体的合成工艺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糖尿病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糖尿病是绝对或相对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而导致的糖代谢紊乱。一方面, 体内葡萄糖生成增加, 血糖来源增多; 另一方面,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减少,当血糖升高值超过肾小管对糖原的吸收能力时,便出现尿糖,故称糖尿病。临床上分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和非胰岛素依赖型(Ⅱ型) 两种,后者高达90%。糖尿病可引起酮血症,导致昏迷、冠心病、脑中风和胃动脉硬化、肾衰竭、肢体外周动脉闭塞以及视网膜出血、水肿、血栓等,最终导致失明。有报道,我国糖尿病患者约2 000 万人,,发生在不同的年龄组。另据调查,在生活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发病率越高。[1]这样的数据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糖尿病的重视。

Ⅰ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制剂进行治疗,使血浆中低于正常值的胰岛素水平提高。

Ⅱ型糖尿病治疗使用的主要药物有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增敏剂、alph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醛糖还原酶抑制剂、糖尿病中成药、以及其他的胰岛素降解抑制剂、生物活性铬等。

表格1为各类降糖药的机制和代表药物简单的归类。

以上是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